冒充他人這種事情,趙桓幹起來很熟練,而且沒有絲毫的心理壓力——
上輩子曾經冒充過自己的小舅子,也曾經冒充過英國公家的親戚,還冒充過成國公府的小公爺,現在不過是又一次冒充自己的小舅子而已,算不得什麼大事兒。
然後李綱成了管家,何薊成了護院頭子,楊再興成了護院,無心成了貼身長隨,一群人就這麼直奔陳留而去。
陳留原本是個大郡,喊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譙郡人曹操就是在這裡,靠著孝廉衛弘捐獻的家產矯詔討董。
只不過,隋朝統一之後廢了陳留郡,改置汴州,唐末時朱溫建立後梁,就以汴州為京城,稱為東京開封府,後晉、後漢、後周包括大宋也都定都於汴州,陳留也就慢慢的走向了沒落,變成了汴州的一個縣。
然而也僅僅只是陳留這座大郡走向了沒落。陳留城中的士紳大賈們不在少數,有些也是傳承了一二百年的世家大族,論起給趙桓添樂子的本事,他們一點兒都不比汴京城中的那些官老爺們差,而且比那些官老爺們更積極——
官家要重造魚鱗冊和黃冊,首先影響到的就是那些不在黃冊上,沒有資格分配田地的隱戶。
這些人為了生計,要麼賣身為奴,要麼就是打長工,正是最完美的剝削壓榨對象,一旦被清查出來,那些隱丁要不要補稅那是另外一回事兒,萬一官家抽瘋了,想要收回一部分土地再分配給那些隱丁呢?
畢竟,陳留總共就這麼大,總共就那麼多的田地,如果清查出來的那些隱丁要分配田地,那麼田從哪兒來?
再進一步想,官家要重造魚鱗黃冊,是不是想要對田制下手?如果官家對田制下手,那賦、稅,包括現行的撲買制是不是也要改?一旦真箇被官家下手改動,以後大家還能不能有現在這麼滋潤的日子,可就真的不太好說了。
所以,這些鄉間士紳們比朝堂上的那些憨批還要積極的給趙桓找麻煩,之前趙桓特意讓人傳出來的說要給隱丁分配土地的話更是被無限曲解了一番:
「官家重造黃冊,是為了清查隱戶。什麼?給你們分配土地?別傻了!官家那是為了查出來不在戶籍黃冊上的丁口之後好補收你們的人頭稅!」
「為什麼要補收人頭稅?因為官家打仗~兵革糧草要花錢,士卒的賞賜和撫恤也要花錢,各處全是要花錢的地方,不補稅,上哪兒弄?」
「就算退一步講,官家是要給你們分地,那你說官家能給你們分哪兒的地?咱陳留還有土地可分嗎?肯定是往燕雲或者嶺南之地。」
「真要是被分到了燕雲和嶺南,這輩子還能再回的來?背井離鄉,人離鄉賤,客死異鄉,這些老話都是怎麼來的?這都老祖宗總結出來之後流傳下來的經驗啊!」
「不上報就沒地?沒地還能做長工呢,總比被流放到嶺南或者燕雲以北的那些破地方要好吧?聽我句勸,好死不如賴活著,更別說現在還活得好好的呢。」
「對,不管誰問,你就一口咬定你家只有兩個孩子,只要你不承認,官府就拿你沒轍,更別說咱陳留縣的胡知縣就是咱們陳留人,肯定會向著咱們。」
諸如此類的屁話不斷傳入漫步在陳留街頭的趙桓耳中,聽得跟在趙桓身邊的李綱和何薊已經是如芒在背。
在陳留城中逛了大半天之後,趙桓乾脆隨意尋了間酒樓坐下,待酒菜上齊之後便忍不住瞪了李綱跟何薊一眼,問道:「告示呢?官家之前不是早就說過,要貼出告示,然後派人宣讀來著?」
李綱感覺自己很蛋疼。
按照官家出征前的要求,戶部要派出官員來統計黃冊和魚鱗冊,御史台要派出人手來宣讀告示,可是自己這個當朝太宰能管到戶部卻根本管不到御史台,人家御史台根本就不鳥自己。
何薊低聲道:「少爺息怒,小人這就派人去查,肯定給您查明白是怎麼回事兒。」
楊再興卻插了句嘴,說道:「依小的看,這告示多半就貼在鳴冤鼓後面,平時百姓沒人願意往衙門口去,更別說鳴冤鼓後面了。」
這腦殼子裡面都是肌肉的小白臉開竅了?居然能搶在這麼多人前面想到這一層?
趙桓意外的瞧了楊
第74章 給官家添點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