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廟,第一次儒門大會現場。
趙楷已經答完題了,聽他答題的四百多個儒生中的大部分人,心裡都是哇涼哇涼的。
能不涼嗎?他們的高官厚祿懸了!
趙楷的意思很明確,以後要當官,特別是當大官,必須得有真才實學!還得是治國、理財、用兵、外交等方面的真本事。
而這些本事,特別是理財、用兵這兩項不是靠吹就行的,都是可以實踐檢驗的這個理財可以少理點試試水,弄個小縣城管管先。用兵也一樣,給個三五百兵帶著去殺韃子!
而且一科只取三五十個進士也容易考察,考察個三五年的,行不行的就都清楚了。
所以趙楷提出這樣的要求,就是在為難廣大儒生啊!
大宋朝以往那麼多進士,有幾個能理財,有幾個會用兵的?
甭說現在了,就算名臣薈萃的仁宗朝,那些青史留美名的名臣誰敢說自己會用兵?李元昊就在西北等著他們來用兵呢!
而且理財也不行啊!到仁宗朝的慶曆年間已經入不敷出了,只好讓名臣范仲淹來搞慶曆新政,搞到最後啥也沒搞成,財政的窟窿照樣越來越大
雖然趙楷擺明在為難大家,但是要駁倒他卻也不容易。因為趙楷提出的「科舉取真人才」的路線,已經經過了實踐檢驗。不僅北宋的科舉一直如此,就連趙桓統治的南宋在「廢武用文」之後,也越來越重視武進士的武藝了,而且南宋武進士的仕途還漸漸壓倒了文進士。
「官家!臣有一言!」
就大傢伙的心越來越涼的時候,已經有人舉手發言了。大傢伙兒定睛一看,舉手的正是趙桓的恩師耿南仲耿老相公。
趙楷笑著說:「耿相公,有話請講吧!」
耿南仲緩緩的站起身,先向趙楷行了一禮,然後道:「官家,臣聽說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宏,勇服於孟賁,足躡效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然而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以成素王可見吾等儒生,應該首重道德品行,而非勇力伎巧。」
他說的「孔子之通」是《淮南子》中的原話,意思是孔子是個本領高強的牛人,智謀無雙,武藝高強,力大無窮。但他卻不願意顯擺自己的本人,而是專心教化傳道,最終成為了所謂的素王。也就是沒有政權、土地、人民,只有聲望的王。
趙楷聽了耿南仲的話卻放聲大笑了起來,「耿相公所言之事,正好用來回答朕所提出的三問中的第二問。」
什麼意思?
耿南仲一愣,心說:這難道就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嗎?
趙楷道:「耿相公你說文宣王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那麼這個教道又是什麼?」
「當然是教化人心之道!」
趙楷問:「如何教化?」
耿南仲道:「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
「這就是了,」趙楷點點頭,笑道,「孔子有教無類,授徒三千,乃萬世師表也這才是我儒門高士應該去做的事情!諸位,你們教化了多少弟子?」
就一個!
耿南仲心說:老夫就教化了一個弟子,就是你那個不中用的哥哥,官家都不會當,真是笨死了早知道這樣,老夫就該教化你這個聰明伶俐的亂臣賊子!
趙楷並不曉得有人後悔選錯了徒弟,他還在笑呵呵的發表著自己的見解。
「今日匯集大成殿外的儒者有四百多人,如果一人能教化三千弟子,那可就是一百幾十萬弟子啊!
我儒學之所以成為顯學,應該就在於此吧?我儒學有教無類,門人眾多,其中不乏才能傑出之士,所以才能為國所用如果孔子當年沒有授徒三千,而只收了三個徒兒,便是聞得大道,也未必能傳到今日啊!
吾等儒門後學,難道不應該效法先賢,辦學授徒,為人師表,有教無類,也教出三五千能文能武的徒眾嗎?如果天下的名士大儒,人人都能以效法孔子,教化生民為己任,何愁天下不太平,何愁四夷不臣服?」
趙楷這回算是找到了儒家存在的價值和儒家在沒有科舉制度扶植的情況下,繼續生存發展的辦法了。
這個辦法就是向孔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