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瀰漫在獅子口一帶海面上的晨霧完全散盡的時候,由二百多艘大小戰船組成征遼艦隊,已經從獅子尾半島附近的海灣入口駛過,殺氣騰騰的衝進了獅子口海灣的內部。
數十條用繩索栓在大海船屁股後面的小船很快就在海面上編組成隊了,這些小船其實也不算小,都在百料以上,而且特別堅固,足以充當輕型戰船。
這些百料小戰船上面,除了輜重和器械之外,就是遠赴登州的行營軍中抽調出來的精銳選鋒,人人都參加過大名府之戰、五丈河之戰那樣的大陣仗。而且還在開封府的金明城接受了幾個月的「997苦練」,到了登州之後又在張榮、李寶這些深通水戰之將的教導下繼續「997苦練」,現在個個都精通了水上交戰的訣竅。
每條小戰船都精心了充分的武裝,舷側的船艏正面都架起了盾牌,盾牌之間的縫隙之中,或是伸出弩機,或是伸出長槳,撥動海水,分浪向前。那些槳手都是精壯結實的水兵,兩月份的天氣中還打著赤膊,肌肉賁突,奮力划槳,汗流浹背。
除了這些划槳的水兵,船上的戰兵都已經披上了重甲現在可不是打跳幫戰,而是要衝灘登陸。而且登陸的地方還靠近金賊的巢穴,登陸之後,也許就是一場血戰!
所以大傢伙兒情願冒一點風險,也要披上重甲!
不過為了在船隻翻覆時保命,每個披著重甲的戰士背後都有個沖了氣的羊皮口袋這種羊皮口袋是用來扎羊皮筏子的,在西北比較常見,是劉正彥和苗傅這兩個西軍將領提出來的。沖了氣的羊皮袋紮緊了口子,背在身後鼓鼓囊囊的,看著跟日本戰國時期的那些「母衣眾」有點類似。
除了羊皮口袋之外,這些重甲戰兵還配了可以浮水的藤牌和可以投擲的標槍以及一柄寬背手刀,但沒有攜帶弓箭或神臂弓。這是因為弓臂、絲弦都是不能泡水的。待會兒沖灘登陸的時候難免要趟水,弓箭泡了海水,可就不好用了,還不如頂著金兵的箭雨衝上去投標槍呢、
當然了,那些小戰船上的水手身邊都擺著一支神臂弓。如果登陸的甲士需要神臂弓的支援,那麼船上的水手立即就能改行充當弓手!
當沖灘的戰船距離海灘只剩下三四十步之遙的時候,從這處海灘附近的一片松林當中,已經湧出了大群穿著白袍的步兵騎兵,數量不下1500!
這些步兵騎兵應該是從駐地奔跑過來的,人人都氣喘吁吁,不少戰馬還噴吐著白氣兒。他們人人都帶著弓箭,其中一些人已經將步弓騎弓拿在手中,但是卻不發一矢,只是遠遠的看著海面上全速靠近的,滿載了宋軍甲士的戰船。
如果有人能走近一些,那多半能從一張張老老少少的臉孔上看見無比驚愕的表情。
這裡可是遼東獅子口啊!
遼東是大金國的核心地盤,怎麼可能被孱弱的宋軍入侵呢?
莫說現在大金兵力之盛,便是過去遼國最為脆弱的時候,宋國也沒打過遼東的主意啊!
哪怕宋人已經發動了北伐燕雲之戰,他們也沒想過派出一支偏師渡海入遼這回宋人是吃錯了什麼藥?居然敢這麼幹?
他們難道瘋了嗎?
而瘋了的宋人,應該怎麼打?
唔,這是個問題啊!
因為駐紮在復州的這個渤海猛安的戰鬥力遠非女真猛安可比,甚至還不如奚人猛安和契丹猛安倒不是這個渤海猛安裡面的正兵很弱,實際上那些正兵的戰鬥力不亞於女真精兵。他們當中的骨幹都是11年前跟隨高永昌起兵反遼,建立大元國的渤海戰士。後來高永昌被阿骨打所滅,跟隨他的渤海戰士就被阿骨打收編,組成了八個猛安。
由於渤海、女真兩族血緣很近,語言也差不多。所以渤海人在金初混得不錯,幫著女真人打仗時也非常賣力。八個渤海猛安,也都打成了精銳。
但是渤海民族在遼國治下並不受信任,也不是「戰鬥民族」,而是和漢人一樣從事農耕和手工業的民族,並沒有多少軍事傳統要不然高永昌的「大元國」也不會連一年都沒熬過去就滅亡了。
因為沒有軍事傳統,而且相比打仗,渤海人更想做官(他們的文明程度比較高,挺適合給女真主子當官的)所以那一代「打出來」的渤海猛人的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