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人類火槍的發展進程大致是這麼三個步驟,滑膛火槍,來復槍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膛線火藥槍,然後是後膛槍。
真正意義上改變人類戰爭進程的火藥槍應該是後膛來復槍,因為前兩個階段的火藥槍都有各自的缺陷,而且是嚴重的缺陷。
首先說說滑膛槍吧,這種槍的確是人類第一次大規模投入戰爭使用的單人手持熱兵器,相當的出名。
但是以這種槍為主要武器的時代所進行的戰爭也相當的搞笑,在一些反映這個時代的電影裡經常可以看到。
敵我雙方排列著整齊的部隊在戰場上相遇了,然後當雙方行進到離對方還剩百步左右的時候,雙方同時聽了下來,然後開始笨拙的向槍管了裝填子彈。
裝填完子彈以後,雙方的所有人都都同時朝著對方一起開槍。槍聲過後驚訝的發現對方比己方多死了個把人。
這種陣法便是大名鼎鼎的密集線列陣。當然這種陣法也有改進版,那就是在人多的情況下把人分成三排,第一排射擊,第二排準備,第三排填裝。這種戰法叫做三段式射擊,當然它是華夏人發明的。
不過,三段式射擊只能夠彌補線列陣的射擊速度,但是卻彌補不了滑膛槍的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射擊精度。
之所以會產生對於後人看來有些搞笑的線列陣,就是因為滑膛槍的射擊精度已經射程實在是太糟糕了。
滑膛槍的射擊精度糟糕到一種什麼程度,那就是當彈丸飛出槍口的時候能不能打到人就只能看上帝的意思了。這種槍的彈道軌跡只能用飄忽不定來形容,而且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有可能一陣風就能夠把彈丸吹向一個你根本沒有想到過的地方。
所以不得不用線列陣這種看起來很不科學的陣法來彌補槍支的射擊精度,用多數和大面積來彌補。
而且滑膛槍還有一個天大的壞處就是前膛裝彈,裝彈的時候有個一很重要的步驟那就是將火藥和彈丸填裝入槍膛之中以後要用通條將其捅瓷實。
這就意味著槍托必須頂住地面用來借力,所以裝彈的時候持槍人必須站立才行。在戰場上站立裝彈就意味著至少在短時間內這個人是個不會移動的活靶子。
不過後來有人解決了射擊精度的問題,而這種解決辦法就是改進槍管以及子彈。槍管之中多了一種叫做膛線的東西,而子彈也不再是球形的彈丸,而變成了圓錐與圓柱的結合體。這種槍就是後來稱之為膛線槍或者來復槍的槍支。
來復槍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槍支的射擊精度以及射程,因為膛線賦予了彈頭旋轉的能力,使得子彈飛出槍管以後能夠保持既定的方向飛行,減少外界對於子彈的干預,尤其是風。
不過雖然這種槍支有著這樣好的精度已經射程,但是這種槍的裝彈速度依然堪憂,甚至比滑膛槍的裝彈速度還要慢的可憐。
因為來復槍與滑膛槍一樣還都是前膛槍,但是由於膛線的存在,使得槍管內壁不再光滑,而就導致了摩擦嚴重加大。裝彈的時候不再是將彈丸往槍管里一扔既能夠等著它自身憑藉重力直接到達槍管底部。
而是需要將每顆子彈用浸有潤滑油的的布包裹著,然後再用木槌敲到槍管里,裝填更加費時。
這也就是即便來復槍在十五世紀就已經出現,卻一直到十八世紀才能夠普及使用。
而在十八世紀真正拯救了來復槍的是另一種新的槍支技術,那就是後膛槍技術的誕生。
當後膛槍技術產生以後,來復槍的一切缺點就都被規避了。彈藥直接由槍膛後面裝填進去,就省去了繁瑣的填裝過程。
而由於是後膛填裝,所有持槍人再也無需站立裝填子彈,在臥姿下同樣能夠完好的裝填彈藥,這樣也就大大的加強了持槍人在裝彈時候的生存概率。
這樣一來,弱點被規避以後,來復槍的所有優勢便被無限的放大了,高精度,長射程,是得戰爭終於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那就是在戰場上要想奪取一個人的生命的話變得十分的容易了。
不過這些在原本的人類歷史上是要到十八世紀才會真正的完成。
不過在這個歷史時空裡出現了一個穿越的傢伙,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趙惟吉自然不用再滑膛槍,來復槍,後膛來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