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邊關,天地遼闊。
黑山腳下,蒙古人開闢出一個鎮子,專為招待大宋商人設置。
無數的羊群、馬群被趕到這裡,換取生活必需品,鐵鍋這東西別看在大宋不值什麼錢,但是在草原上就是寶貝。
這些草園上前來買賣的,大多是白達旦部落的,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
對於普通的牧民來說,開市互通對他們的好處立竿見影。
你養了若干牛羊,光吃肉的話能養活自家四口,拿一半牛羊換糧食,能養活一家六口,還能存點積蓄,你怎麼選?
而且糧食利於儲存,就不用遊牧遇到極寒天氣或畜群瘟疫,只能搶劫或者餓死了。
亂糟糟的人群中,有許多從關中來的漢子,他們也是來販馬的。
走在熱鬧的集市上,這些人往往會比較一下哪家的馬匹比較精壯,再找幾個會說番語的,和賣馬牧民的砍價。
在砍價這上面,剛開始通貨互市的蒙古人,明顯不是漢族商人的對手,不過他們應該會慢慢變得精明。
可想而知,茶馬商道開啟之後,勢必會有大批的馬販子湧入此地。
這裡除了蒙古人和漢人,還有党項人羌人、契丹人
突然,集市上響起一陣敲鑼聲,只見幾個夥計舉著招牌,幫自家掌柜的招人做工。
草原上不缺少勞動力,去定州做工出點力氣,就可以換回幾袋糧食和漢人釀的好酒,對於草原上的牧民來說,是個非常划算的事情。
不少頂著個奇異髮型的異族男人,乖乖排著隊,等著漢人的僱主帶他們登上南下的馬拉車。
西夏原本的土地上,如今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精壯的勞動力。
整個邊境,一拍安靜祥和的景象,如果不出現變故,可以想像,這裡會越來越繁華。
可惜,邊關從來都不是安樂之地,不管兩邊是什麼種族,是什麼國力,早晚有一天這種平靜會被打破。
眼下的和平更顯得彌足珍貴,尚未落魄的大宋,還沒崛起的蒙古,纏鬥五十多年的宿敵,享受著難得的蜜月期。
一隊隊的軍漢,穿梭在集市上,挑選著合適的馬匹。
這些人都是行家,伸手一摸便知道馬的成色,蒙古人最喜歡這些客人。
他們出手闊綽,一買就是整個馬群,而且絕對有足夠的糧食來交換,省去了很多時間,
在離黑山不遠的一處軍寨內,姚古聽著楊可世的匯報,笑道:「還是少宰想的長遠,咱們有了西夏舊土,天然的養馬地,實在是不應該到處買馬。不過現如今組建騎兵迫在眉睫,也只能先買一大批應應急了。」
楊可世舔了舔嘴唇,道:「宣帥,咱們可是說好了,我那支白梃兵,要三千戰馬。」
姚古瞥了他一眼,笑罵道:「俺還能黑了你的馬,還是你覺得俺說話不算的,不過是區區三千戰馬,以前咱們沒有另當別論,現如今馬匹要多少弄不到。」
西北將門,就是這個底氣,一來他們本身就有錢,而且朝廷一下子補全了三年的軍餉。
他們三年內為朝廷墊上的軍餉,一下子收回來,著實讓他們手頭闊綽了一回。
楊可世笑的十分燦爛,露出兩排牙齒,叫道:「既然如此,宣誓,俺去挑馬了。」
姚古揮了揮手,罵道:「趕緊滾蛋。」
望著楊可世的背影,姚古凝眸沉思起來,楊少宰讓大家準備好養馬之地,但是這裡的牧場還在党項人手裡控制著。
打敗西夏的時候,為了快速肅清反抗勢力,朝廷許諾投降者不沒收他的財富,包括牧場。
是讓党項人養馬呢,還是足見一支党項騎兵,將他們作為兵源呢。
姚古搖了搖頭,自暴自棄地說道:「這些事還是交給種老經略去頭疼吧,俺就買好自己的馬,訓練好精騎,等著揚名立萬再立下大功就是了。」——
昭德坊,數叢修竹輕輕搖擺,掩映著花叢中的一條細石小徑。
小徑盡頭通往一座垂花石門,種歸夷探頭探腦地張望了一陣,見院內無人,便飛快地提起衣擺沿著石徑一路小跑,直奔進一座飛檐翹角的典雅繡樓內。
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