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大宰相 > 第九十二章 稅收體系

第九十二章 稅收體系

    測試廣告1在萬曆四十二年,萬曆皇帝這一年身體不太好,以為自己就要不久人世,為了給後人留一個好印象,當年三月下旨將天下所有礦監、稅監都撤了回來。筆言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但沒想到萬曆皇帝都準備好後世了,太子都已經準備好接班了,那想到萬曆皇帝又掙扎的活了過來,並且身體越來越好。

    身體康復後的萬曆皇帝心中有些後悔,早知道這樣就不撤回礦監稅監了,但話已出口,實在不好收回,所以這幾年全國各地一直太平的很,沒有這些死太監收刮地方。

    當然這不是萬曆皇帝做的不對,萬曆年間因為經濟大發展,南直隸等地已經出現資本主義的苗條,但朝廷收稅還是使用中古時期的稅收體制,那就是農業稅為主,徭役為輔。

    這時明王朝經過近二百年的發展,形成一大批士大夫階層,這些人是不用交稅的。同時地方那些有交稅資格的自耕農,為了逃避交稅更是紛紛投獻到這些士大夫門下。在加上朱棣設定的不合理宗室規定,需要朝廷供養的宗室人數逐年攀升,幾方面加起來,朝廷的稅收開始逐年減少。

    從張居正死後萬曆親政,朝廷的稅收從一千二百萬兩逐年下滑,到了萬曆十一年更是降到了五百萬兩,到了萬曆四十年,更是下降到每年三百六十萬兩的窘迫地步。

    而明朝稅收銳減的原因,卻有兩方面,一是張居正死後,土地兼併的捲土重來,大批國家經過清丈後可以納入稅收範圍的土地,被巧立名目的納入各級官員地主,甚至王公貴戚名下,國家可用來徵收賦稅的土地,不到十年間,既縮水到五百多萬頃。

    明朝的稅收體系,本就是以農業稅為主。但在萬曆在位時,發展最迅速的卻是工商業,東南沿海商業貿易大興,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已成嚴重的不平衡態勢。


    農民日益窮困,許多人甚至拋家舍業,有地不種跑到東南沿海打工,成了最早的農民工階層。東南沿海商業發達,但明朝商業稅,從開國起就相對比較輕,發達的工商業下,國家通過原有的稅收體系,很難增收太多的賦稅。

    明朝萬曆年間戶部收取的商業營業稅,在萬曆十年之後,一直保持在每年二十萬兩左右。明朝前半期主要的商業稅收入來自於鹽稅,但到萬曆時期,隨著私鹽貿易的興盛,山西以及兩淮鹽商力量的壯大,明王朝對食鹽貿易的壟斷早被打破,在萬曆時代的食鹽市場上,全國的食鹽需求量有十八億斤,而官府經營的食鹽,只占五億斤,稅收自然大打折扣。

    明朝經過「隆慶開關」後,海外貿易蓬勃發展,但明朝收取關稅的體系,依然是永樂年間的市舶司,收稅方式,還是按照傳統的貨物進出口量,徵收其低價百分之二十的關稅。

    由於海外貿易貨物進出口交易價格與成本價格間的巨大落差,市舶司可收到的稅賦微乎其微,在萬曆年間,明朝市舶司的權力也日益萎縮,原本可以組織貿易集市,監管貿易的權力,早被沿海商人取代,市舶司的權限僅限於收稅,而組織貿易的商人們,則可以巧立名目逃避稅賦。

    到了萬曆二十年,明朝市舶司的總收入,竟然只有四萬兩。而就在同時,根據西方學者研究,這時期輸入中國的白銀總量,占整個世界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大量白銀的輸入,也勢必引起通貨膨脹,萬曆手中的錢,也越發變得不值錢。

    因此日益嚴峻的財政問題,才是萬曆派遣太監做稅監的動因,但這麼做的效果又如何呢?

    稅監一出,文官集團自然反對,多年以來各類抨擊的奏摺不斷,一是不能容忍太監干政,二是萬曆時期的文官集團,商人階層出身的越來越多,許多還介入商業貿易,搞起了「官倒」,太監收稅,受害最大的就是他們,所以團結一心抱成團,誓把反對稅監進行到底。

    所以在前幾年皇帝收回稅監的時候,文官集團拍手稱快,但現在如果皇帝借著遼東戰事重開稅監,朝中馬上就會掀起政治風暴。

    萬曆皇帝今年已經五十五了,前兩年就要死要活,大家都知道這位皇帝活不了幾年,所以當前最為緊要的就是保證政治平穩,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好平穩接班。

    楊漣是堅決的擁護太子派,他絕對不允許任何人與事動搖



  
有限無敵推薦:  明末錦繡  明末一家人  閹黨二世祖  
隨機推薦:  九龍歸一訣  簽到百年,我已成為魔道巨擘  鄉村小術士  抗戰之關山重重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宰相"
360搜"大宰相"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