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是過了縣試,但拿到案首總算一樁喜事,高家六房仍然擺了宴,又開了流水席,邀請附近鄉梓赴宴以為慶賀。
縣衙方面,高務實也去拜見了縣令老爺,與之談了談學問,臨走又留下十兩銀子——這是題中應有之義,可不是賄賂,因為這錢是用來感謝知縣老爺的點評,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和潤筆銀子類似。
前後忙了好幾天,開封府的開考時間也通知到了新鄭,定於四月初五,同時傳來的消息還有道試的時間,定在四月十三。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新鄭縣在隆慶三年時,還不屬於開封府直轄,而屬於臨近的禹州,當時府試是去禹州考,等道試的時候再去開封。
但隆慶四年時,朝廷進行了一些調整,新鄭被劃給了開封府,所以今年高務實府試、道試全是在開封府,兩趟考試中間不必趕路。
如此一來,為了照顧一些家境貧寒的考生,讓他們不必在開封府逗留太久,所以府試和道試之間的間隔時間只有八天——這是要留出府試的閱卷、張榜等時間來,基本沒有餘量,不能再縮短了。
當然,府試和道試的主考官還是不同,府試由開封知府主持,道試由宗師——也就是提督河南學政主持。
高務實仍然帶著自己的兩百騎丁上路趕往開封府,不過在進城之時,他只帶了十人,其餘人留在城外,借住在中牟張氏的一處別院中——不是高務實母親張氏的那一家,那是蒲州張氏,中牟張氏是高拱的正妻張夫人娘家,中牟就在開封府「隔壁」,她家在開封府有不少產業實屬尋常。
府試與縣試除了級別略高,其他流程基本一致,無需贅言。所不同之處當然也有,譬如說入考場的時間就不同。
參加府試,在半夜時分就要入場,是以有些地方特備奇形怪狀的高腳燈籠方便尋人。
這是因為府試的人數比縣試時增加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考棚前人山人海,黑暗之中,送考者極易擠散,一旦擠散就找不著了。有奇形怪狀的高腳燈籠高高舉著,離散者抬頭一望就能找到該縣隊伍。
新鄭縣考生隊伍的高腳燈籠乾脆就是高家提供的,樣式很有新鄭特色:人首蛇身。
這次府試的題目是「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這道題出自於《論語·陽貨》,是一句典型的「子曰」。
高務實很輕易的分析出了府尊出題的用意:古人三疾之一,愚者直而無邪曲,今人之愚者多行自利,故孔子謂今人淺薄不如古也。
高務實這次略微賣弄了一下,他沒有按照時文最常見的格式來寫,而是用了一個變體,全文作十四股,其中後二大比,又各三股。
賣弄這種事也要看情況,府試這一關,難度不算太大,影響也有限,而一般還在參加府試的考生,水平上佳者其實相對有限,他這一賣弄,就顯得卓爾不群了。
當然,變體比本體寫起來要難,這是肯定的,所以在寫的過程中,高務實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因此也就沒有第一個交卷,而是排在第三。
他此文的破題是:愚以時異,失其愚也。
承題接得極緊,乃是:夫論疾於愚,初無分於今古也。
從整篇文章來說,他高務實知道府尊出這道題,真正的「考點」肯定在今而不在古,所以他文中雖「古之愚也直」與「今之愚也詐」二者並作,但又重在闡述「今之愚也詐」,撕破今人「挾私妄作」之偽。
其文最後的束股,乃是「吾為之原其實,曰古之愚也直;為之靳其名,曰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因為八天後就要進行道試,而道試不僅也在開封府考,而且連考棚都不換地方——好吧,這個考棚其實本來就是開封府蹭道試考棚用的,不光道試,將來高務實鄉試還得繼續來這個地方——開封府的閱卷速度大大提高,數日之後,張榜公布。
府試的榜單也是輪榜,但不寫名字,只寫編號,因為……寫不下(名字因為有重名,要帶籍貫等,編號只有數字)。
張榜之時肯定人山人海,高務實自忖以他的小身板,擠不進去的幾率很大,就算擠進去,只怕也得橫著出來,只好讓高珗代自己去看榜。
高務實的家丁們早已知道自家少爺的編號,
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