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伯、鎮守遼東總兵官李成梁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情緒不佳。
本來作為這次漠南之戰的右路主力,雖然說起來只是整個大戰的次要戰區,但由於他和其長子李如松都獲得了蒙古一部首領的陣斬記錄,實際上論功之時排得相當靠前。
除了高務實和幾位督撫之外,他是大明內部的武臣第一功,甚至還在戚繼光和麻貴之上,至於他的長子李如松,論功也在麻家的後輩麻承勛之上。
哼,東李西麻,究竟是我東李壓著西麻!
可是好消息幾乎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接下來便是一連串的麻煩。
首先是兵部對他遼東這邊報上去的功勞挑三揀四——好吧,據說不是兵部在給他添亂,而是戶部在挑三揀四。
兵部方面對此也沒什麼好辦法,吳大司馬甚至不惜屈尊降貴,親自給他寫了一封信過來說明情況,讓他體諒一下兵部的難處——戶部尚書已經放了話,兵部如果敢獅子大開口,那麼戶部方面就要直接撂挑子,乾脆一個子兒也不給了,這個戶部誰能玩得轉誰來,本部堂自請致仕。
大司馬的面子當然不能不給,李成梁聽了消息也是一陣頭疼,他斟酌再三,只好把虛報的一部分功勞給抹掉,難得地老老實實報了一回功。
誰知道這還沒完,兵部方面倒是很配合,一字沒改,直接轉報,但戶部依然不肯痛痛快快給錢,說這次大戰,圖們的主力被吸引去了土默特,最終和圖們主力交戰的是宣大方面,所以從賞格上來講,得是宣大高於薊遼——反正就是遼東的賞賜一刀切,直接降低三成。
這可把李成梁氣得差點當眾罵娘,賞賜可是他穩定軍心的關鍵,雖說李家現在已經是家大業大了,每次的賞賜也都會自己拿走差不多一半,就算這次的賞賜真的直降三成,他也不至於沒錢發下去。
可是,三成不是小數目啊,他遼東軍方面報的賞賜和武器、火藥等補充加起來有十七萬之多,這還不包括主要由文臣督撫經手的糧草、兵甲、布帛等物。
而且由於此戰遼東軍本身傷亡不大,實際上這裡頭有十一萬兩都是純粹的賞賜,少了他三成,那就是少了三萬多兩銀子啊,少的是他李成梁本來可以放進自己腰包里的銀子啊!
有一說一,李成梁貪歸貪,可他並不去貪本就該發給家丁的賞賜,因為這四萬騎兵就是他事業的幾乎全部本錢!
所以,這筆錢戶部不給,李成梁就相當於是自己在虧了——雖說實際上他只是少拿了賞。
錢的問題還正在焦頭爛額,圖們又不消停,先去劫了一把戚繼光的糧道——當然這不關李成梁的事,他懶得費神。但接下來圖們又去鐵嶺鬧了一波大事件,不僅攻破了鎮西堡,大敗鐵嶺衛,甚至還去他李成梁的祖墳上撒尿!
這下子可把李成梁差點氣死,聽到消息的當時就急怒攻心,直接一下子背過氣去,好容易被弄醒來了,二話不說就叫嚷著要再打一次察罕浩特,把圖們汗的腦袋做成夜壺,拿去給祖宗們謝罪。
不過這事兒沒能成行,因為前一波的賞賜還沒到位,家丁們對於再打一次察罕浩特實在沒有興趣,要讓他們再次動起來,除了被圖們打到頭上這種暫時根本不可能的情況之外,就只有先等賞賜下來再說了。
李成梁可以不把那些衛所兵的想法當回事,卻無法不把家丁們的想法當回事,這件事便這麼雷聲大雨點小的擱淺了。
如果說這兩件事都是單純的壞事,會讓李成梁很不爽的話,那麼第三件事就更複雜了,它讓李成梁手足無措,腦子裡亂糟糟的,怎麼都理不清頭緒,不知道究竟是好是壞。
這第三件事,便是李成梁的「駐京辦」快馬飛報:高務實要來遼東任職苑馬寺卿!
李成梁被這個消息雷得不輕,他始終想不明白以高務實的身份和地位,為什麼不肯老老實實在京里混日子。
打漠南之戰也就罷了,這事兒本身一開始看來主要是個「外交事件」,後來才激起驚變,搞出一場大戰——李成梁有這個印象,其實是他所得到的消息不完全才造成的,實際上他的判斷顯然不準確。
打完漠南,你高務實該消停了啊,你這樣一個高文正公的衣缽傳人,大明朝唯一被承認的六首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