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高務實太厲害了!如果這次不打亂他的計劃,蒙古的統一和復興將遙遙無期!
圖們汗被布日哈圖說服了,他現在已經把高務實看做是高拱一樣的大敵,而且和高拱執政於朝廷穩紮穩打不同的是,高務實現在人就在漠南,就在土默特!
圖們汗咬緊牙關,下定決心:不能退兵,這次必須徹底斬斷高務實伸出的魔爪!
「本汗已經決定。」圖們汗目露堅定之色:「先擊敗把漢那吉,擒下明廷欽使,以高務實之首級祭旗!」
切盡黃台吉等人心中暗嘆,扯力克和布日哈圖兄弟則立刻高聲叫好,大力稱頌圖們汗的英明決策。
其實圖們不知道的是,高務實對於朱棣的五伐漠北其實沒有多少感覺,甚至私底下還有些腹誹。
按照後世不少人的觀點來看,五伐漠北,揚威於天下,如此盛舉,你腹誹個啥?
但高務實的思路,一貫對於虛名不看重,他看重的是實際效果。
五伐漠北的實效是什麼?大明在五伐漠北之中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由於兀良哈部在靖難之役的時候從戰有功,最開始朱棣對於蒙古還是持有懷柔態度的,但是,到了永樂七年,這個思想有所轉變。
當時東蒙古的首領本雅失里汗先是將大明的使臣郭驥給斬殺了,隨後又在臚朐河之戰中將大明的十萬大軍係數殲滅,使得大明損失慘重。朱棣得知這個消息後雷霆震怒,親自帶領著五十萬大軍前去討伐。
由此,揭開了長達十四年的北伐之戰,與蒙古展開了殊死較量。那麼,這十四年的仗打得到底怎麼樣呢?
永樂八年,朱棣開始了第一次征討。這次的戰果實際上有點尷尬,因為,朱棣二月份發兵征討,但是在前三個月里,大明軍隊根本找不到本雅失里汗的大部隊,朱棣帶著這五十萬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卻猶如圍場狩獵,打不到幾個蒙古兵。直到五月份,明軍才小有收穫——殺了蒙古幾個兵,繳了幾匹馬羊,車輛。
直到他們抵達斡難河畔和貝爾湖東,明軍才跟此次的戰略目標本雅失里相遇,開始了真正的激戰。此次戰鬥,明軍倒是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了蒙古兵,但是遺憾的是,卻沒能將本雅失里汗殺死,還讓他向著西邊逃跑了。
同時由於明軍的糧草經過數月兼程,已經消耗殆盡,使得很多大明將士都餓死了,這事沒辦法,朱棣只能將這場維持了五個月的北伐之戰草草結束。
永樂十二年,二次征戰漠北地區。這個時候,蒙古的瓦剌部開始逐漸強大起來,對於大明的邊境有了騷擾和威脅,於是,朱棣又領著五十萬大軍開始了第二次御駕親征。
大明軍隊在圖拉河處,用大炮向瓦剌部隊發起了進攻,使其傷亡慘重。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明軍此次戰役「殺敵數百」。這次朱棣採用了乘勝追擊的方式,炮轟之後,開始了近距離廝殺。
雙方在激戰過程中,死傷都很多,但是瓦剌部損失更為慘重,後來被當時在表面上臣服於大明的韃靼部阿魯台吞併。阿魯台後期勢力逐漸強大,然後便停止了進貢,再後來,這支軍隊更是發展成了犯明大軍。
永樂二十年,第三次北伐開始了。這次朱棣的主要攻擊對象是韃靼部的阿魯台。阿魯台由於實力的差距,不敢跟大明正面衝突,所以在朱棣的大部隊還沒到達蒙古的時候,阿魯台就帶著自己手下的一眾將領逃跑了。
所以,朱棣和他的三十萬大軍在到達蒙古之後,連敵方的人影兒都沒看到。本來朱棣還想追殺阿魯台,但卻在九月末的時候改變了主意,打道回府了。這次征討的戰果是……殺敵數十人。
第二年,第四次征漠戰開始。由於上一次沒有打到阿魯台,而且其本身也是賊心不死,再次集結兵馬捲土重來,迫使朱棣開始了第四次親征。但是這次阿魯台依舊不肯與明軍正面交鋒,採用的迂迴躲避的戰術。
不過,這一次征伐的運氣比上次要好,在零星的交戰過程中,明軍也殲滅了阿魯台大部分兵力,使其最後被削減甚多,以至於最終被死灰復燃的蒙古瓦剌部落殲滅了。
又過了一年,到了永樂二十二年,第五次征戰漠北開始了。這是朱棣第三次御駕親征,也是最後一次出兵蒙古,但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