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竺夏季之炎熱遠逾戰前預計,昆蒂之戰爆發前我軍約有兩成士兵中暑,加上駐孟加拉各地守軍已不可再行抽調,最終戰前狀態為我軍以三萬六千人迎戰阿克巴親率之莫臥兒主力約十萬人。
不過,阿克巴並未全軍壓上,而是分出約半數兵力北上傑拉德、赫扎里巴克一線布防。我軍陣前軍議推測,此舉應該是阿克巴收到了薩利姆大皇子於比哈爾自立為帝之消息,因此不得已而為之。
陣前軍議認為,這般情形下,阿克巴北、東兩面受敵,實乃我天賜良機,因此我軍加快部署,趁阿克巴大軍立足未穩,主動發起進攻,昆蒂之戰亦由此打響。
因地形故,此役我軍處於仰攻不利局面,原打算以我軍兵力不足之狀引誘莫臥兒軍下山決戰於平原,但阿克巴並未中計。敵軍依託丘陵山地布防,構築了三條防線。我軍以前鋒試探,不利而回,且發現敵軍火炮甚多,雖射程遜我而數量相當。
此時我軍探馬另有發現,莫臥兒軍騎兵已然聚集於某山地峽谷之側,或欲待我軍與其步兵僵持之時繞道側擊,不可不防。陣前軍議決定將計就計,利用我軍火炮射程較遠之優勢,先行發動大規模佯攻,而後方步兵亦作出即將全軍出擊之狀,望能引誘敵軍發動。
我軍火炮打擊開始之後,莫臥兒前軍頗為狼狽,第一道防線隨之動搖。彼等意圖以火炮還擊,卻又不及我軍陣前,一時進退維谷。然不多時,敵軍後撤至第二道防線,並未選擇出擊,我軍作戰意圖未能達成,而一日空耗矣。
次日,我軍繼續昨日戰法,但發現敵軍調整了防線與兵力部署之間距,我軍炮火雖遠,但敵軍因地勢較高,拉近部署火炮之後可與我軍炮戰,雙方各有損失。如此,我軍被迫轉佯攻為實攻,步兵出擊與敵爭奪其第二道防線。
莫臥兒軍步兵素質一般,被我軍三輪排槍打得戰線動搖,因此前線指揮北蘇鎮守使、暫編舊港警備軍第三鎮統制岑雲漢下令刺刀突擊。
此舉大獲全勝,僅一次衝擊便將莫臥兒軍逐出防線,崩潰後撤。岑雲漢隨及繼續進攻,奪得敵軍二、三道戰線之間火炮二十四門,敵軍另有九門火炮被其主動炸毀。但岑雲漢部追擊未能奏效,被敵軍隨後發動反突擊之敵軍逼退,撤至第二道防線布防。
此時敵軍三道防線已失其二,軍心士氣必定動搖。我與高淵商議之後決定,以黃應聘為指揮,高思嶢、黃南錦為輔佐,各率本部繼續發起進攻。
此戰莫臥兒軍退無可退,陣中掛出了阿克巴本人旗幟,兩軍隨及爆發激戰。當是時,我軍槍械占優而敵軍居高臨下,我軍刺刀見血勇烈異常而敵軍決死一戰不肯稍退,均可謂打出真火。
雙方激戰正酣,左側山上果有敵軍騎兵殺來,一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然我軍對此早有防備,高思綱領岑雲漢、岑懋仁各率本部,立刻右轉布防,以品字形三個大編隊刺刀空心方陣迎敵。
此戰敵軍騎兵異常驍勇,實不遜於蒙古,尤其該部騎兵戰馬肩高甚於蒙古馬,沖陣之力更強。我於陣前觀之,亦頗感緊張。然空心方陣之克騎兵依舊不改,雖受創頗重,尤其打頭之高思綱部,兩次險些被衝破,但最終依舊阻斷該敵馬勢,迫使敵軍騎兵丟下戰馬數千匹,倉皇撤走。
敵騎兵敗走之後,阿克巴旗幟隨之後撤,莫臥兒軍主力亦全線後撤。我軍原欲追擊,但我陣前查看之後打消了這一計劃。
戰後清點,僅此一日,我軍陣亡2137人,重傷3143人,輕傷逾5000,另有失蹤49人。可謂西征之戰發起後損失最為慘重之一戰,實已無追擊之力。
莫臥兒軍損失更甚,其為我軍陣斬者4357人,俘獲者8845人,輕傷撤走者及因戰敗走失之兵力必然更多。另外,我軍繳獲莫臥兒軍大小各類火炮四十五門,軍械甲冑、旗幟帳篷等其餘物資無算,尚在清點當中。
此戰雖以我軍戰勝為結束,然阿克巴之損失尚在可控範圍,而我軍兵力不及敵軍,軍議不追,遂撤回孟加拉境內。待我軍撤回方知,阿克巴已然宣稱此戰雙方平手,並已傳令孟加拉及周邊各地自行反抗我軍。
或因當地已接受莫臥兒為正統,或因教派關係,孟加拉各地叛逆蜂起。孟加拉王(京華扶植的那位)剿之不及,求助於
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十八)劉馨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