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臨行之前,貴國御領代曾來函確定日本使團此行任務,若本閣部未曾記錯,其中並無向大明請求允許日本派遣學生西來求學一事。對此,二位有何告我?」
島津忠恆和德川秀忠對視一眼,島津忠恆接著說道:「御閣,我日本國雖地處海隅,但對大明文化向來仰慕。昔年遣唐使往來頻繁,我日本得蒙恩沐,受益匪淺。如今大明文治武功,海內昇平,我等更是心嚮往之。
故此,我二人將一路見聞寫下,多次隨商船傳回。公方殿獲悉之後,特命我等懇請大明皇帝陛下恩准,允許我日本學子跨海來學,以期如唐時模樣,沐浴華風。」
德川秀忠也補充道:「御閣,我國雖小,但也有志於學習大明的先進制度與技術。若能得大明允許,我等必將嚴格選拔學子,確保其品行端正,勤奮好學,不辜負大明皇帝陛下的恩典。」
果不其然,這件事背後的決斷者是德川家康。這也不奇怪,成田甲斐如果有此意思,自然會單獨寫信給他說明緣故。而且更關鍵的是,成田甲斐身邊的內務部男女家丁沒有一個上報說有日本使團的信件給她,可見島津忠恆和德川秀忠的信是只給了家康,沒給成田甲斐。
德川秀忠只會把信送給他爹德川家康,這自然毫不奇怪,奇怪的是島津忠恆為什麼也是這樣?是島津忠恆的立場發生了變化,還是他被德川秀忠給忽悠瘸了?
高務實暫時並不懷疑整個島津家的立場會有什麼變化,但島津忠恆個人卻不好說。雖然他名義上已經是島津家督,但不比他伯伯和父親那種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的老江湖,島津忠恆只是個年輕人,無論是被忽悠得立場發生變化,還是具體在某件事的操作上被蒙蔽,都不算令人吃驚的意外。
高務實微微頷首,沉吟著,緩緩道:「二位的誠意,本閣部已經明了。此事關係重大,需得皇帝陛下聖裁。不過,在此之前,本閣部想多問一句,若真有日本學子來大明學習,二位希望他們學習哪些方面的知識?」
島津忠恆立刻回答道:「大明的文化、制度、科技、農業、工藝,無一不是我日本學子渴望學習的。而作為武士,在下覺得大明的軍事學院更是人人嚮往之地。若能學習大明的軍事戰略與戰術,必將對我日本國內的穩定大有裨益。」
德川秀忠也點頭附和:「御閣,忠恆殿下所言甚是,我等武人深知大明軍事之強大,若能學習一二,若將來御閣有召,我等也能更好的為大明效勞,為御閣效勞。」
雖然只是幾句套話,但高務實何等人也,已經基本判斷出島津忠恆大概率是被德川秀忠給忽悠瘸了,真以為德川秀忠慫恿著派人來大明學習軍事學習也是打算「為御閣效勞」。
小伙子還是太天真了。你們島津家的利益全和我京華綁在一塊兒,島津家派人來學軍事,大抵應該是打算為我效力的——至少目前是,但德川家康麼,那就不一定了。
雖然家康是個精於計算的老狐狸,知道就算派了些人來學軍事,也改變不了日本沒有足夠本錢與大明相爭的基本事實,但那是在尋常時候,而萬一局勢有變呵呵。
退一萬步說,就算家康也覺得大明有他高務實在,一時半會兒看不出有什麼「局勢有變」的可能,但能藉此機會多派點人來大明學習,對他以及他們德川家而言也是大大的好事。
大明若安,他以大將軍身份派來的親信可以扎牢德川家武力的根底;大明若亂,他也能最早獲悉第一手的情報,以此為依據做出最迅速、最準確的應對——無論是演忠臣,還是梟雄。
仗著島津忠恆和德川秀忠來得不久,還不至於收買到宮裡的情報,不知道皇帝已經看過他們的上表,高務實微微一笑,道:「二位的請求,本閣部會儘快上報皇帝陛下。不過,本閣部也要提醒二位,大明軍事學院乃是朝廷重地,即便是大明本國的學子,也大多都是出自世代將門,或是戰場英雄,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考核。若日本學子真的有機會進入學習,也必須遵守大明的律法和學院的規矩。」
島津忠恆和德川秀忠連忙表示理解,並承諾若日本學子有幸入學,必將嚴格遵守大明的一切規定。
實際上他們甚至暗暗高興,因為按照高務實的說法,門第乃是大明軍事學院取士的重要標準
第291章 幸南京(廿三)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