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貿同盟針對呂宋的計劃在劉馨看來不值一提,畢竟她是聽高務實仔細講解過當前歐洲局勢的。腓力二世雖然「世界不足我欲」,但西班牙的對手實在太多,能夠用到呂宋的力量太過有限。
按照劉馨的想法,如果只說取呂宋,京華的南北兩洋艦隊任意一支都能單獨搞定。這甚至不需要高務實另外調派陸軍部隊,兩洋艦隊自身配屬的陸戰隊就夠了——北洋艦隊自身配屬的陸戰隊就有三千人,而南洋艦隊因為之前負責台灣開發,更是配備了8000多人的陸戰隊。
這個時代的西班牙陸軍在歐洲還可以算得上大名鼎鼎,高務實也多次提醒過她注意。然而劉馨作為高務實的「機要秘書」,尤其還是個會指揮作戰的將領型機要秘書,她經過嚴謹的分析,還是堅持認為:西班牙陸軍的實際戰鬥力並不會超過當前京華各警備軍的平均水平。
從戰術上來說,西班牙大方陣是一種由長矛兵、戟兵、火繩槍手和劍盾兵組成的混編戰鬥縱隊,單以指導思想來看,其實與戚家軍鴛鴦陣很類似。然而,西班牙大方陣的靈活性在劉馨看來遠遠不夠,尤其是在變化形式上來講是遠遜於鴛鴦陣的。
為什麼?因為鴛鴦陣實際上是以小鴛鴦陣組成中陣、大陣的,其基礎編制用高務實的話說就是班排戰術,也就是小鴛鴦陣。
西班牙大方陣呢?它事實上是一種步兵團戰術,從初創到標準化,最終形成標準的三個縱隊,由3000多人組成,並淘汰了劍盾兵和戟兵,僅保留長矛手與火槍兵。
西班牙方陣本質是全方位防禦性的,對手想要擊敗它比較麻煩,但問題是它本身過於笨重,密集隊形也導致移動不便,且火槍部隊火線過窄,四角布置火槍的方法雖加強了全方位戰鬥能力,但容易造成火力浪費。
劉馨通過高務實的介紹了解到,原本在歐洲軍事史上第一個壓倒西班牙方陣的戰術就是尼德蘭執政莫里斯的改良方陣,又稱莫里斯方陣。
莫里斯為了加強方陣機動性,加強火力,遂將西班牙方陣縱深減少。中間仍為長槍手,但將火繩槍部隊布置在長槍手兩翼,縮減火槍隊的縱深但增加了橫向寬度,延展了火線,加強了火力;且將火槍手獨立出來,可視情況前進到長槍手之前,肉搏戰鬥開始後則退到兩翼,機動性更強。
不過,莫里斯方陣長槍手火槍手比例仍約1:1,依舊保留了大量的長槍兵,這又與高務實在京華各警備軍中不斷強化推動的火器化不同。
京華各警備軍目前所推廣的戰術,從戰術思維方面來講,更像莫里斯方陣之後歐洲的另一次軍事革命的主要思想,即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線性戰術。
古斯塔夫大帝(他是瑞典唯一一個被追封「大帝」的國王,瑞典語:den store)本人是莫里斯軍事著作的忠實學生,再加上早年的戰爭經驗,其覺得莫里斯方陣也有改進的必要。
古斯塔夫改革的方陣是莫里斯方陣的變種,進一步強調機動性和火力。三十年戰爭時期的瑞典軍隊改為使用減輕重量,縮小口徑的新火繩槍,以使其裝填速度相較舊時的穆什克特重火繩槍更快,火力密度得以加強。
再加上古斯塔夫大量使用輕便的野戰加農炮(也就是類似腓特烈大帝的「飛騎炮兵」的輕炮部隊)支援步兵,遠程射擊火力已足以在肉搏戰開始前重創神聖羅馬帝國的那些不思進取的烏合之眾。
所以,他大膽地進一步縮減長槍手數量,戰場上這種方陣的火槍手與長槍手比例一般大於3:2。之所以沒有進一步增加火槍手的原因,在於他的主要對手蒂利和瓦倫斯坦這樣的帝國軍梟雄麾下的鐵罐頭重騎兵實在太多,用以克制重騎兵的長槍手還是必不可少。
高務實目前在京華推廣的戰術大致上便是古斯塔夫二世的這種戰術,只不過由於京華更早的推出了步槍刺刀,使得警備軍系統的軍隊火力密度更高且對長槍兵的依賴度更低,因此各警備軍甚至已經基本完成了「全火器化」。
當然,這裡頭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原因,那就是對手不同。警備軍各軍都布置在南疆,而南疆方面目前幾乎沒有任何對手是擁有大量重裝騎兵的。
哪怕按照最誇張的思路,把莫臥兒帝國都當做敵人來看待也沒關係,因為莫
第215章 南疆變故(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