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大總督王崇古代表大明朝廷在宣府鎮外設受降城,接受名義上的草原大汗,東虜之主,小王子部落首領打來孫攜眾投降。
並表誠意,准打來孫長子圖們入京為質時,請求納入大明朝廷疆土範圍時,張居正內閣正忙到焦頭爛額。
內廷,準確地說,向內閣呈遞了全國選妃的結果。
國朝選妃,流程極多。
兩京一十三省送獻秀女一萬五千餘人入宮,但那只是開始。
每百人一批,按照年齡大小排隊,順序入宮,參加「精選」。
肩負著重任的太監,遠看看,近瞧瞧,把那些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都扒拉出來,送回原籍。
留下來的,再按年齡大小編組,進入一審。
太監觀察她們的容貌,辨聽她們的嗓音,發、耳、額、眉、目、鼻、口、頷、肩、背、腿、腳,其中長得矮的,過高的,太胖的或者太瘦的也都會被淘汰,只要有一處看著不順眼,聽著不順耳,當場「退貨」。
上萬名秀女,在這一步就遭遇了淘汰。
接下來,太監拿著尺子,量姑娘的手、臂、腰、腿、腳,再令姑娘「活動活動」。
女孩的耳、眼、嘴等五官,腰圍、皮膚、肩寬都屬於篩選的細節,稍微不合適的就會被淘汰,哪怕皮膚上有顆黑痣也不能過關。
並且這一步會考察姑娘們的聲音,聲音不好聽或說話結巴,也會被淘汰,凡是一處尺寸不符合要求、各部分「零件」不搭配,以及風度、儀態不佳者,一律打發回老家。
去者復兩千人。
經過前兩步的嚴格篩選後,由女官和年老宮女把關裸選。
就是讓姑娘單獨進入一間密室,脫完衣服,讓女官和宮女撫其乳,探其秘,聞其味,察其膚等身體檢查,合格者在宮中接受一個月左右的禮儀教導。
在她們熟悉宮中規矩,學習禮儀規範的過程中,負責培訓的女官,考察她們的生活習性,說話態度、智商高低、人品優劣等。
又去兩千人。
其留者亦有千人,皆召入宮,備宮人之選。
大明朝內廷有「六個局」,由女官掌管,每局下設「四個司」,女官在百人以上,她們都是皇上后妃的備選。
而在最後,會按擺在面前的桌子上的名單,逐一將精英傳進。
姑娘立而不跪,回答一些有關姓名、家庭狀況、學問方面的問題。
「考官」們審形辨音,從中篩選出一後一妃或數妃。
這一般由皇太后負責,但當今聖上生母早已故,兄長、姊妹也已故,眾多兒子,裕王、景王被逐國,其他兒子夭折或早故,可以說,在京城執掌大明朝乾坤四十載的聖上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聖上三位皇后,孝潔肅皇后、張廢后、孝烈皇后,也都崩逝了。
無奈何,內廷請動了如今後宮唯一的皇貴妃,沈皇貴妃主持的終審。
而最終入選者,僅五十人,賜了清紗手帕,金玉跳脫等事系,這皆為妃嬪矣。
此次國朝選妃,不是聖上登基後首次選妃,所以妃嬪數,補的是後宮缺位。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今缺位一位皇后、兩位皇貴妃,及四十七位妃嬪。
沈皇貴妃是個謹慎的人兒,在選出五十人數後,便將花名冊呈於玉熙宮,交由聖上聖裁皇后、皇貴妃人選。
但不知聖上究竟是何考慮,居然將花名冊轉到了內閣,讓內閣遴選人選。
張居正、高拱、胡宗憲、李春芳望著花名冊中眾位出身軍籍、民籍、甚至是官籍的妃嬪名字,只覺得頭皮發麻。
聖上雖然取消了鎖籍制度,但傳承二百年的制度,哪能這麼快消亡,內廷貼心標註了這些位未來後宮女主人們的身世。
后妃們的身後,代表著不少利益關係啊。
大明朝是由太祖高皇帝一手締造的,為了防止有人篡位,就把那些武將全部處死,為防止外戚掌權,明朝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訓,嚴格控制後族的勢力,因此大明朝的皇后多為小家碧玉,來自民間。
而且,太祖高皇帝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