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大明國師姜星火朱棣最新章節!
八月二十二,諸事皆宜。
朱棣留大皇子朱高熾、道衍、淇國公丘福鎮守南京。
任命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成國公朱能為大軍指揮,率領成陽侯張武、同安侯火里火真,及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思恩侯房寬等部,戰兵共計步騎五萬七千人,輔兵民夫因補給線極短,只徵召了共三萬兩千人。
大軍浩浩蕩蕩自南京城內城北側神策門、金川門,東側太平門、朝陽門而出,另有部分兵馬乘船順江東下。
因為朱棣是渡江入金川門稱帝,江南地區望風而降,所以自從朱棣登基以來,他天下無敵的燕軍鐵騎,其實並沒有踏足蘇松嘉湖等江南的核心區域。
神策門鏑樓上,內閣的幾位綠袍官員正聚在一起目送大軍出城。
槍矛如林、旌旗蔽天,冰冷的扎甲在烈日下閃耀著寒光;鎧甲上斑駁著洗不掉的血跡,在陽光下反射出讓人心悸的光芒
這樣雄壯又充滿肅殺之氣的大軍,讓站在城頭觀望的文臣們不由得感到膽戰心驚,就連那些自詡見慣了世面的,心裡也都暗暗打起鼓來。
內閣一共七人,解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
除了金幼孜隨駕,剩下的六個人都在這了。
其實以立場而論,除去不站隊的胡廣和鐵了心做孤臣的金幼孜,剩下的五個人立場都是傾向大皇子朱高熾的,只不過是程度大小的問題。
但這是對外的,一旦當這撥大明最聰明的青年才俊聚在一起的時候,互相之間的立場就更值得玩味了。
當然,既然皇帝的決斷已經定了下來,那也沒人敢在有競爭關係的同僚面前,說攤役入畝這件事不好,只能不留話柄地側面討論一番。
作為內閣地位最高者,解縉率先開口,他遠眺著地平線吟了一首唐詩道:「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吟罷,挑起了話頭的解縉,眼睛看向了老成持重到稍顯憨直的胡儼,胡儼是他推薦的,此人標準的大儒風範,一言一行無不規矩。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這所以為大也。」胡儼礙於解縉的面子不得不說兩句,卻也不肯深說,只是借用《中庸》裡的一句話,似是而非地表達了他的態度。
牆頭草胡廣在任何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都不會倒向哪一方,所以他站在最後,縮了縮脖子試圖把自己藏起來降低存在感。
「不是這個道理,德行推動不了政令。」黃淮與解縉資歷相仿,既然輪到了他說話,此時自然開口來辯胡儼,「攤役入畝是國家大事,非得用兵甲這種強力手腕推動不可。」
話題一開,更後面資歷稍遜半籌於解縉、黃淮的楊士奇,自然也沒了太多顧忌。
「從領軍的這些侯伯,就不難看出陛下的意思了。」
「哦?」胡儼反而好奇楊士奇的意思。
內閣一共就兩個知兵的,一個金幼孜,典型微操無敵的戰術參謀,跟蜀漢法正那般定位的角色。另一個便是楊榮,不擅長臨陣參謀,更擅長屯田、邊防、糧餉等籌劃和後勤的事情,有點類似低配版的諸葛武侯。
楊士奇看向楊榮說道:「勉仁兄給解釋解釋?」
跟楊士奇報團取暖的楊榮,原本聽解縉講話時板著的臉緩和了下來,登時接過話來:「成國公朱能自不必多說,未來必定是扛鼎的勛臣。」
眾人紛紛點頭,朱能如今不過三十二歲,卻跟著朱棣從征漠北到靖難打滿全場,且有帥才,朱棣帶著偏師繞後的時候,都是朱能和張玉指揮燕軍。
靖難之戰中,朱能連敗耿炳文、李景隆,又在靈璧決戰時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是靖難勛臣里僅次於老將丘福的二號人物。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的朱能,必定會成為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楊榮復又說道:「至於兩位侯爵,成陽侯張武原本是燕山右護衛百戶、同安侯火里火真是韃官,原本是燕山中護衛千戶,皆是陛下麾下猛將,以勇猛豁達著稱。」
「靖
第一百零一章 大軍出動,掃清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