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定國駐軍於勐緬,軍威稍振,便打算移師前往孟連,以滇緬邊境作為根據地,重振旗鼓,恢復大明。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
然而此時,雲南全境基本都被清軍所占,諸多明朝文武官員見異思遷,選擇投降,即便是那些不肯降清的將士,也由於道路阻隔,一時難以與定國會合。
且說定朔將軍吳三省在磨盤山戰役結束後,一路扈衛著老營前往勐緬追趕定國,誰知卻在途中遇到了懷仁侯吳子聖和總兵楊武。二人見是吳三省,當即脅迫著他一起去往昆明投降吳三桂。吳三省自忖雙方兵力懸殊,難以與之抗衡,遂佯裝答應,然後趁著吳、楊二人不備,丟下妻兒及老營,只帶著少數兵馬,潛走怒江,繼續追趕定國的主力大軍。
眼看即將到達勐緬,不料吳三省又在途中遇到了剛從緬甸退回國內的咸陽侯祁三升。
此前,祁三升奉命前去緬甸迎接永曆帝,卻被馬吉翔以永曆帝已乘船入閩的謊言所欺騙,待至慟哭還師後,他已然徹底失去了對明朝的信心,又聽說定國已從勐緬拔營去往孟連。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他終於決定不再跟隨定國,矯晉王之令,率部轉道至隴川的戶撒、臘撒一帶,慫恿總兵魏勇一起投奔清廷。吳三省於是又被其裏挾而去,再次與定國失之交臂。
雲南淪陷的消息很快傳至東南,延平王鄭成功聞訊不禁憂心忡忡,為了聲援雲南的抗清局勢,他於五月間率水師傾巢而出,一舉攻克定海,全殲了清軍定海水師,焚毀船一百餘艘,基本消滅了清軍的海上力量。不久後,他又與兵部左侍郎張煌言會師,大舉北伐。北伐大軍很快抵達長江口的崇明島,陳兵長江,共有大小戰船三千餘艘,兵力多達十餘萬,軍威強盛。
張煌言望著茫茫長江水,難以抑制住心中的喜悅,立刻向鄭成功提議道:「崇明島乃是江海門戶,若我軍一鼓作氣拿下崇明,將大營駐紮於此,進可攻,退可守,當立於不敗之地也!」
鄭成功聽張煌言把話說完,卻是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玄著兄差矣,正所謂腹心潰則肢體隨,崇明城小而堅,取之不易。若先取瓜洲,破其門戶,截其糧道,崇明自當不攻而下也!。」
張煌言覺得鄭成功之言也有一定道理,遂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旋即抱拳請戰道:「既然如此,一切聽憑延平王調遣!本部兵馬熟識長江水情,願為先鋒!」
鄭成功滿意地點了點頭,於是一面派遣監紀劉澄攜帶自己的書信前往南京,密會清江南提督馬逢知,勸其投降,一面以張煌言部兵馬為前軍嚮導,沿長江水道向南京進發。
五月十九日,北伐大軍舟楫蔽江而上,經江陰於六月八日抵達丹徒,大軍泊船焦山,鄭成功親自登岸祭告天地,陳述復明之志,而後繼續進軍,連克瓜州、鎮江,南京危若累卵,清廷舉朝大震。
回頭再將目光轉向雲南,在占領了西南大部分地區後,清軍各路主將齊聚昆明,為是否繼續出兵緬甸,擒拿永曆帝之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由於緬甸路途艱險,加之戰事剛剛平息,糧草籌措十分困難,八旗軍又很不適應當地的暑熱天氣,寧南靖寇大將軍洛托、安遠靖寇大將軍多尼、征南將軍卓布泰等八旗軍統帥皆不願意擔當此重任,認為永曆帝已是風中殘燭,只須任憑其在緬甸自生自滅就好,希望能夠早日班師返回京城。
洛托率先言道:「如今永曆小兒已與李定國之軍分隔兩地,諒他在緬甸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來,只須以發兵攻打為要挾,不斷派使者前去恫嚇緬王,逼其交出永曆小兒!如此一來,即便李定國再厲害,也只能是無力回天,在荒山野嶺中自生自滅。」
卓布泰也跟著附和道:「正是如此,朝廷在入關前好不容易才攢下的錢糧,隨著這十幾年來的東征西討,早已消耗殆盡,若再長期於西南邊陲大舉用兵,國庫必將空虛!到時候又當如何是好?」
然而吳三桂一心想著割據云南,做大清的黔國公,永曆帝便是自己在雲南安身立命的最大功勞,他又豈能容忍永曆帝安安穩穩地躲在緬甸苟延殘喘?惟有統率大軍,生擒永曆君臣,將來自己留鎮雲南才能更有底氣。
念及至此,吳三桂自是激烈地表示了反對:「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