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五百九十七章糧草好辦熟人遇「咱算是發現嘍!人多幹活快,消耗糧食更快,要吃不上飯了。筆言閣 m.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前往北平的路上,朱樉選擇忘記百姓送別時的場面,否則他的眼圈會跟著紅。
「關鍵在於修路,本地的百姓還吃土鹽,咱幫著提煉一番,順便得到硝。」
朱標跟著說,這一回可是幫了本地百姓的大忙了。
這裡的百姓自己在鹽鹼地里熬土鹽,就是小鹽,含硝和其他雜質的鹽,也有滷水。
小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百姓沒辦法,別處的鹽運過來貴,大同又有前朝留下的煤礦,百姓自然自己熬鹽吃。
現在則叫他們幫忙提煉硝,到時候用其他的鹽來換取硝,百姓就能吃到含雜質少的鹽了。
同時又留下人手負責大棚和養牲畜,此地算一個飼養場中轉場。
百姓過上三個月收穫大豆,再過兩個月收穫高粱,立即翻耕種冬小麥。
指望著百姓吃大棚蔬菜花高價錢是做夢,百姓寧肯不吃,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家產。
里長笑著在旁邊出聲:「想來今年會有許多當地人成親,咱把不少工具送給了百姓。」
「對,他們有房子了。」朱樉跟著笑。
「值了!」朱標頷首。
他們想到幫百姓挖的窯洞,挖了那麼多,還專門加固一番,百姓娶媳婦兒難就難在沒有住的地方。
一家好幾口人擠在一個窯洞中,誰想成親,周圍的鄰居幫忙挖,挖個窯洞要很長時間。
本地總是地震,大震倒是沒幾個,小地震多,窯洞修不結實,都不用準備棺材了。
隊伍的人手多,加上工匠,一五七口的人家,夫妻帶五個孩子,四男一女,女的等著嫁人,男的找媳婦兒。
於是就給他們家挖了八個大窯洞,兩室一廳的那種。
原來的那個窯洞都是小洞,住著不舒服,留著當倉庫,夫妻搬出來住。
四個男孩子娶媳婦兒,四個窯洞就夠,女的以後要嫁出去,回娘家得有個自己的窯洞。
額外的兩個讓夫妻繼續生,或者客人來了臨時住。
整個大同,不是一處小村子如此,所有的都一樣,雙方一看,你們有新的洞了?我家也是,那咱就說個親吧!
今年還能收穫大豆與高粱,吃飯沒問題,將來的日子一定好過。
至於彩禮什麼的好說,象徵性地給點即可,大家都窮,想多要就別嫁人,想嫁到外面?一百里外拿路引。
……
在朱標隊伍幫大同百姓的時候,陽曲縣那裡終於得到消息,官員估算了下距離,選擇放棄,不去了,到地方人家又走了。
而北平所在,收麥子比大同晚一些,現在也都收完,同時幫著種下大豆與高粱。
徐達帶著太子府與秦王府的部分人手到此坐鎮,在聽到有的地方總是被水淹沒,大家都不願意種糧食的時候,太子府的人提議改種水稻。
別人收小麥,這裡開始翻地、育苗,育苗所用的還是隊伍里的水稻。
隊伍一般不直接帶大米和白面,保存期短,容易受潮,唐朝、宋朝、元朝的行軍都是如此。
把這些個水稻給種下去密集育苗,其他的地翻耕、耙平、修田壟格子、施肥、灌水。
當小麥收完,並且幫著種好大豆與高粱時,水稻的秧子終於能夠用來插秧了。
同一時間,朱標的隊伍趕到,得知種了一大片的水田,他問里長:「這是適合種水稻嗎?」
「之前就有,種水稻的地方乃是順義縣,旁邊是大河,上游有湯和、南河、潮河三條河,最後是白河。
接著一部分進到三角淀,一部分從運河入渤海灣,那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