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太子府在內的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五個府護衛都屬於全能型護衛,他們都會炒大鍋飯,也能顛大勺。
里長說的,學會炒菜,將來哪怕不當護衛了,年歲大離開,也能開個館子什麼的過著好日子。
何況這技術不保密,傳給兒女,兒女又多一技之長。
不信去看看在朝天宮街道擺攤的攤子,哪個賺得少?一天下來,手藝好的能賺二百文。
干力氣活兒的,那種不需要太多技巧的,一天累死累活的才賺三十文,還是在南京,換到更偏遠的地方,一天十文都是好的。
護衛們覺得有道理,包括宮女和太監也認為應該學,就怕別人都會,自己不會,然後被淘汰。
很快隊伍的人把飯菜做出來,一部分先吃,其他的繼續整理東西,再輪換。
今天就住在長江的北岸,有人提前往前走,拿著寶鈔去購買路上需要的食物和草料。
「這個方法好,一萬五千人只是趕路,用不著太多的糧食,就地在縣城購買即可。」
老二朱樉吃完飯在坐在那裡吃水果,再有幾天就立夏,水果不會缺。
他在說著此次隊伍採取的策略,邊走邊買,不額外從應天府調動輜重。
不過大家身上隨時攜帶著能吃上半個月的食物,避免出現意外。
老三朱棡跟著說:「主要是上回長兄和二哥跟著下丘村的隊伍過來,一路幫著百姓把地里的產量增加,百姓有多餘的糧食。
糧食有,就有給馬騾吃的草料,它們很愛吃麩子,麩子是好東西,能塞枕頭,也能吃!
聽說有的地方百姓就吃麩子,不好吃,割嗓子,跟別的面混合也不行,真不容易。」
他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在打仗,小,不可能給他吃糠咽菜。
等他年歲大一點的時候,朱元璋地盤大,還能苦了他?故此他一直生活得不錯。
大明建國的時候他才十歲,現在十六歲,要不是下丘村專門給他做東西吃,他都不知道麩子是什麼口感。
即便現在許多地方的百姓日子好過了,依舊還有更多的地方百姓需要吃一些麩子。
現在百姓吃麥麩可不是朱聞天時候那種什麼吃粗糧好的時候,人家吃麥麩,搭配一堆東西,牛奶了、雞蛋了、糖、蜂蜜
大明百姓若是有這些東西,為啥還要吃麩子?拿去換成白面不香嗎?
「三弟放心,咱到了太原府就好了。」
朱樉擔心這個弟弟著急,趕緊保證。
關鍵弟弟說的沒錯,從現在開始,一路上的百姓能夠提供後勤,別說一萬五千人的隊伍,即便三萬也輕鬆。
這兩年多,之前的百姓家中有不少餘糧,不挨餓了,尤其是養的家禽和豬數量增加。
肚子裡有油水,對糧食的吸收率就高,沒有油水,很多吃下去的東西只吸收一小部分就出去了。
吃肉確實省糧,吃植物油多也省,就這麼個原理。
朱橚這個最小的老五根本不關心路上的補給,他就不想在鳳陽多呆,反感。
「通過鳳陽要走幾天?」朱橚看向里長。
「陛下,一天就走出你的封地,封地範圍不算太大,直線行走,中途不休息,大牲口賣力,就過去了。」
里長沒有辦法,他還未幫著說,難以跟朱元璋開口。
按照憨憨說的,從太子到朱橚,五個人都是陛下與馬皇后所生。
太子坐鎮京都,努力培養,老二老三老四頂在北元那邊的一線,老五要留在身邊,萬一所有的人都完了,老五算是個最後的交代。
當然,最開始封王的時候,考慮到太子沒有兒子的問題,太子有了兒子,老五就不用承擔太多的責任。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朱橚確實不應該繼續當吳王,要換個地方,比如杭州府?或者給弄到東北去?
朱橚卻搖搖頭:「還是不要那麼趕,會累到牲口,人也受不了,走個三天的就成。」
「依殿下所言,咱們儘量加快。」里長附和。
當天晚上,眾人在營地睡了個不怎麼安穩的覺,早上起來隨便吃點東
第八百八十章 加急行軍精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