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的明朝,最繁華的所在自然是南京,連帶著應天府成為天下第一府。
大明第二府,不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揚州府,也並非鎮江府、蘇州府、杭州府。
它是寧國府,寧國府吃了下丘村的福利,連吃五年,準確地說是宣城縣吃五年,其他的縣吃四年。
寧國府本身有個文房四寶好賣,加上栗子什麼的。
其他地方除了未得到消息的,就是觀望的,比如太平府。
寧國府的官員從上到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幫著借錢租牲口讓百姓用。
下丘村每當出現好東西,必然先被寧國府拿來試驗,隨著胭脂河開通,大量的東西通過運河進到南京。
此時寧國府種地的百姓在等著收麥子、油菜籽、苧麻。
實際沒閒著,他們養兔子、竹鼠、家禽、牲畜、種菜、種蓮花,路邊都種上紫蘇、紫花地丁等作物。
水稻的苗育著,另外騰出來地準備種棉花,每個村子每戶人家交換出一部分地,集中種棉花,這個需要交一部分,其他的自己留著做衣服。
有現成矮桑樹的也抽調人手養蠶,倒不是說給不起錢,是怕蠶種斷了,本地的蠶適應本地的東西和氣候,該養則養,數量不夠就互相勻勻,再缺的就給錢補。
把蠶種保留下來,下丘村那邊種更矮的桑樹呢!看著行了,自己也找地方種,下丘村有好的紡紗機,紡線這個和織布的節省人力。
於是寧國府的府治所的宣城縣街道上便人來人往,百姓們消費能力高,他們的平均收入是其他地方的六倍。
每天都有大量的家禽和蛋通過船隻送到南京,供給那麼多沒辦法養殖家禽的人吃。
尤其是軍隊,一個士兵一天最少吃一個雞蛋,什麼煎的、炒的、蒸的雞蛋羹都不要,只吃白水煮的。
還要吃肉,別的地方供應不穩定,從寧國府調,其他的從太平府調。
寧國府的便民處放在了府衙的旁邊,商人們在這裡安排了人手,甚至有的商人親自坐鎮。
「宮哥,你不出去轉轉?說不定今天有什麼貨要走,咱們盯一下。」
便民處的一個單間中,住了兩個年輕人,二十歲上下,其中一個鼻子上有個痦子一臉憨憨的對另一個眉清目秀的人提議。
「咱說過多少次了,咱複姓南宮,名宵玖,吳六子你要麼叫南宮哥,要麼叫宵玖哥,或者玖哥。」眉清目秀的糾正對方的錯誤。
「好的宮哥,那咱們出去不?」這個被稱呼為吳六子的人,顯然對出去更在意。
「出去,下樓,到電話旁邊等,萬一掌柜打電話過來,咱得接,晚了小心被罰,兩分鐘一貫錢呢!」
南宮宵玖說著拉開門出去,到了一樓,又轉個角,走一段長廊,才抵達電話室。
已經有人在這等著,只有一部電話,兩分鐘一貫,這邊的人不想打,除非真有事情,但又不知道那邊的人會不會配合。
關鍵這個電話只要一打就開始收錢,占用線路,同時人工交換所那裡也進行了交換。
在眾人圍觀的時候,電話突然響了,坐在那裡人拿起來:「這裡是寧國府宣城縣便民處,找誰?南宮宵玖?有叫南宮宵玖的沒?沒有我先掛了,等著來再回撥,一起算錢。」
「我是,我是,我叫南宮宵玖,我來。」
南宮宵玖小跑過來,看看其他人,使勁挺下胸,這才坐下接電話。
「你們不打的退出去,別聽其他人的電話。」負責電話的人站起來驅趕別人。
大家沒有辦法,紛紛出去,走慢了還被負責的人推,人家那邊說事情呢!
三分鐘之後,南宮宵玖走出門,極力地不讓自己的臉上有其他的表情,一把拉過吳六子:「出去吃飯。」
「宮哥掌柜說啥了?」吳六子大聲打聽。
「南京外來的幹活人多,缺鹹鴨蛋,讓送二十萬個過去,不急,先吃個澆頭面的。」
南宮宵玖正常的聲音說,跟聊天一樣。
門口其他等著進來繼續看熱鬧的人:「」
兩個人已經離開這個位置,轉頭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