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李雲睿的一席話對夏原吉的觸動很大。筆下樂 m.bixiale.com
在這之前,夏原吉的理財思路無非就是開源節流,李雲睿的話,讓夏原吉找到了一條新路!
在中國古代,朝廷收入主要依靠兩大類,一是稅賦,一是專賣。
稅賦長期實行以土地稅為主,以商稅為輔的稅收制度。土地稅主要是糧稅和丁稅,商稅主要沿江河口岸設立關卡,徵收過往貨物的稅收。
至於專賣,則更好理解,鹽、鐵、馬、茶這些戰略物資,都由朝廷控制,對外出售。
大明建國初期,朱元璋下令沿襲唐宋元三代的兩稅法,即土地稅中的糧稅和丁稅,每年秋天和夏天繳納兩次;商稅則由各地官府按律收取,比例三十稅一。
明朝的收稅,比較奇葩。因為百姓沒有錢,土地稅大都以實物徵收,夏稅秋糧均以麥為納稅標準,稱為「本色」;按值折納他物,稱為「折色」。
打個比方,某人家裡有十口人,地三百畝,每畝繳三十斤糧食,每丁繳十五斤糧。到了夏季要繳夏稅了,某人拿著家裡種的米來了。對不起,先折色,米一石五百文,麥一石一兩銀子,你需要每畝繳納六十斤大米。
為了應對朱棣造北京城的龐大開支,夏原吉一開始的打算,是在折色和專賣物資上進行開源,比如適當調整折色的比例,這樣就可以多出一部分收入來;至於專賣的鹽鐵馬茶,可以提高其產量,以增加朝廷的收入。
夏原吉從來沒有在商稅上動腦筋,因為大明的商稅一年也就幾百萬錠寶鈔而已,相對於幾千萬石的糧食和木綿、布絹、絲絹等物,商稅不值一提。
今天李雲睿的話,突然點醒了夏原吉,如果大明有十億貫的商品和勞務,按照三十稅一的比例,似乎隨隨便便就能收個幾千萬貫……
問題是這十億貫的商品還是最終環節的商品,還有中間環節呢?
「此事茲事體大,我需要向陛下稟報之後,才能做決定。」沉吟良久,夏原吉抬起頭來,看看李雲睿說道,「小公爺說有兩種方法,不知道另外一種方法是什麼?」
「建國有企業!」李雲睿轉頭看著夏原吉說道。
「國有企業?」夏原吉聽了這個新名詞,又是愣了兩秒,說道,「何為國有企業?」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由朝廷出錢,建立一些企業,通過這些企業的盈利,來支付建北京城的成本……」李雲睿將後世國有企業的模式,簡單介紹了一下。
「這倒是個好方法……」夏原吉點點頭,說道。
「這個方法好是好,也是一本萬利,但這種方式周期長,前期需要支付大量的建設成本,沒有億貫,也是拿不下來的。另外國有企業的管理也是大問題,朝廷中沒有專門管理企業的人,會把企業搞垮……」李雲睿開口說道。
後世的國有企業,死了一批又一批,原因大都在管理上,所以李雲睿才開口提醒夏原吉,省得到了後面出問題,夏原吉找自己麻煩。
夏原吉聽出了李雲睿的好意,點了點頭。
「夏大人,我還是建議第一種方法,這樣對朝廷來說,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方法。」李雲睿想了想之後,說道,「但印鈔這件事,可再一,不能再二再三,因為這樣會讓朝廷那幫官員們認為,遇到了問題,開印鈔就好了,這樣早晚有一天,大明會被搞垮。」kanshu五
「這是為何?」夏原吉有些不明白。
「寶鈔本身沒有任何價值,之所以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是因為背後有國家公信力在支撐,百姓們相信朝廷,相信皇帝,才接受了寶鈔。如果朝廷濫用這種權力,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公信力給扔掉了,百姓一旦不相信朝廷了,你說會發生什麼事情?」李雲睿說完,搖了搖頭。
李雲睿在出這個主意之前,考慮過後果,如果朱棣一旦把這事當做理所當然,那麼大明肯定玩完,到時候李雲睿肯定會攜妻帶子,有多遠跑多遠,遠離大明。
夏原吉聽了李雲睿的話後,臉色陰晴不定,許久之後,才長吁了一口氣,開口說道,「小公爺可還有其他辦法?」
今天來找李雲睿,事沒談
第439章 賣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