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已經落進了山坡、房屋、樹梢等物下面,周遭的事物仍然看得見,只是慢慢地變得稍微模糊了。朱高煦挪步走到了土木修建的青瓦樓閣上。
四川布政使司是盆地地形,不過平原面積似乎不大,迄今為止朱高煦還沒看到真正的平原;瀘州城裡也有山。站在樓閣上,能看到園子外面、那種極有特色的街巷……舊石板鋪就的狹窄山坡路,兩邊全是小商鋪,卻讓人覺得很幽靜而寂寥。
有一些大房子,房頂蓋著大片的青瓦,顯得又小又密,有密集恐懼的人、看了怕是會不舒服。那麼大的屋頂、那么小那麼多青瓦,總讓人擔心會塌掉;然而那些房子看起來很舊了,顯然還算牢固。
妙錦告辭了,留朱高煦獨自站在木欄杆後面。周圍有許多軍士在慢慢地走動、觀察,不過他們干他們的事,朱高煦想自己的事,互不干涉。
剛才妙錦說的話有點玄乎、卻有幾分道理,朱高煦也認為在這世上之事,不全是實物能解釋的。如同他忽然變成了明朝人、這事就沒法想通。
但那些抽象的東西,似乎要深入到某種層面才能顯現;比如人心裡的惡、帶來的動不動就殺失敗者全|家這類事,根本毫無道理可言。而在更表面的層次上,朱高煦大致還是只相信眼睛看得見的東西、有邏輯道理的事物。
所以很多事、便有法子思考了。
瞿能推測、薛祿幾乎必定要去雅州,這種概率非常大。朱高煦的應對策略,有兩條路走。
一是尾隨薛祿去雅州,大戰在雅州決出勝負。不過這條路、有些抽象的迷霧在前方:朱高煦放棄了選擇戰場的主動權;而且雅州那地方,總是讓朱高煦毫無道理地想到、皇宮裡的文樓。
二是「圍魏救趙」,改道沱江一線,直接攻成都府,以此迫使薛祿回援。這條路乍看很高明,攻其必救之處;但也經不得細想,細思極恐。
薛祿一定會改道去成都?這事朱高煦真不能替薛祿決定,畢竟腦袋長在別人的脖子上。
成都是大城,城防工事絕非西南山里那些普通州縣、衛城所能比擬;況從戰術上看,防守本來就比攻城占便宜。
四川布政使郭資雖然是個文官,但對城防頗有心得,他可能現在就在成都。當初高熾坐鎮北平,城防上聽了許多郭資的建議。郭資只要手裡能有兩萬正規軍,再發動一些軍余民壯助防,應該就能勉強維持住成都城的城防。
而朱高煦此時的問題、並非能不能攻下成都,卻是甚麼攻下!時間很重要。朱高煦記住此時心裡的這一句話。
薛祿本來在行軍時間和路程上,大概就比朱高煦早五天。如果給了薛祿充分的時間,薛祿會不會選擇先在雅州滅掉沐晟,然後再掉頭去成都?
朱高煦現在軍中連像樣的重武器也沒有,究竟多久能拿下成都?
他有點猶豫,偶爾想來,似乎去雅州反而更穩妥。至少與沐晟聯手之後,對薛祿擺開決戰,兵力上並不吃虧。可是?
文樓!皇宮那文樓里,那群老油條究竟布置了甚麼東西?
……朱高煦儘量去想一些好的方面。比如自己這邊猜到了薛祿之目的地,以此爭取到了選擇的時間。
雖然只有一晚上,但總比戰陣之上那些臨時的決斷、要穩當得多。
這種方略性的東西,決定的時候可以稍微慢一點。不過壞處是一旦決策錯了,改變起來也會相當慢,或者根本沒法子改變;只能無助地眼睜睜看著、事情往它該去的地方去,一如看著江水東流。
畢竟子彈也要「飛一會兒」,眼睛看得見的、有邏輯道理的任何事,或長或短總會有個演進的過程;事情參與的人越多,演進得越慢……
夜幕已經完全降臨了,南園裡到處都掛上了燈籠,顯得有些奢侈。古色古香的園林建築,在燈火之下,又有了另一番風情;許多東西著實奇妙,看不清的時候反而更美。
天黑了,不過距離明日五更還早,朱高煦可以再多想想。
官軍主帥薛祿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朱高煦完全沒有印象,「靖難之役」時,朱高煦打了不少仗,但似乎都巧妙地避開了與薛祿合作的機會。這個人在「靖難之役」時好像立了些戰功的,但先帝大封功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