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填耿浩等人、護送著靖江王的夫人和王子,從府城北門出。他們打算先北上湖廣布政使司,見過平漢大將軍張輔、稟報廣西的情狀之後,再去京師。
京官跑了,廣西三司衙門官員的態度,明顯開始變化了。有心人可以從稱呼等細處感受到這樣的改變,以前大伙兒都是稱「叛王」、「叛軍」,但現在提起壓境的大軍,一般是說漢王、漢王軍,甚至還有稱伐罪軍的人……
八月下旬,漢王中路軍率先抵達了桂林府的南門。
人道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即便是廣西布政使司最大的城池附近,也能看見四面都是青山和綠水。
晴朗的秋日天空額外乾淨,飄著朵朵白雲。古樸的城樓、樓閣、浮屠,與秀麗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仿佛沒有一點雕琢的跡象;便好似這樣的山水風景,天然就應該搭配如此東方古典建築和文化。
已經戒嚴的府城城門,在沉重而難聽的「嘎吱」木頭摩|擦聲中,緩緩地洞開了。城外的軍隊人群里響起了一陣陣此起彼伏的歡呼之聲。
朱高煦坐在馬背上,望著那城門,曬成古銅色的臉上漸漸露出了微笑。
大業尚未成功,隱隱的壓力還藏在心底,但是眼前的目標,朱高煦無疑認為完成得非常完美!人生或許有做不完的事,當走完了其中一步,何不讓自己稍稍鬆一口氣?
親兵精騎開路,漢王的大旗開始向城門進發。朱高煦身披重甲,緊隨其後。
許多官員走出了城門,上前來迎接。待前面的騎兵過去了,朱高煦便策馬來到道旁、翻身下馬,他對那些鞠躬侍立在路邊的官員說道:「本王便是朱高煦。」
當前的幾個紅袍官員相互對視了片刻,正欲下跪行禮。朱高煦眼疾手快,上前便拖住了一個官的小臂,說道:「且慢!」
眾官暫且停了下來,用畏懼而複雜地眼神望著朱高煦。
朱高煦道:「大明太祖皇帝是我爺爺,但我不是天子,不能逾制了。我也不是征服者,這天下本就是大明的天下。」
他稍微一停頓,口氣十分友善,「諸位同僚不必有屈服的想法,你們還是大明朝的官員,只不過重新審視了真相,果斷棄暗投明,實在可喜可賀!又因諸位愛民如子,以百姓為重,不願這錦繡桂林慘遭兵禍,這是值得稱道的德行啊!」
大伙兒聽到這裡,一時間沉重的氣氛漸漸開始變淡。終於有個紅袍官員大聲道:「漢王殿下英明神武,體察下情,國家有幸,百姓之福!」
頃刻之間大伙兒紛紛附和起來,「漢王文德武功,仁義無雙,下官等悔不能早日投之……」「下官等無日不在期待正義之師,今日漢王終於臨幸本府,同僚敢不開城恭迎……」
朱高煦聽到這麼多誇獎的話,臉已笑爛了。身邊的王斌、侯海等人也是面有笑意。
「哎呀,不敢當、不敢當。」朱高煦抱拳回禮道,「一會兒漢王府長史的官員會下安民榜,諸位同僚叫衙役幫著張貼、告示官民,我伐罪軍軍紀嚴明,嚴禁將士襲擾平民;叫大伙兒都各司其職,安心辦各自的事。」
眾人又是一陣稱頌,直道城中百姓有幸。
朱高煦忽然問道:「我的賢侄靖江王何在?」
一個官員拱手道:「回英明神武百戰百勝仁義厚德的漢王殿下垂問,靖江王身體有恙不能成行,吩咐下官等向漢王殿下請罪。」
「知道了。」朱高煦揮了一下手,「一起進城罷!」
於是大軍入城,大街上很快開始敲鑼打鼓奏響禮樂。鳴鞭之後,城樓上還有人念起了歌功頌德的文章。
三司官員已經在府前街附近、為漢王準備好了一座幽美的園林宅邸。朱高煦也不挑揀,當即確定作為漢王府行營;他等親兵檢查完畢之後,便徑直住了進去……
除了少數邊疆藩王,大部分地方藩王都沒有實權,不能干涉官府的軍政事務;但像靖江王這種人物,在兩廣地區名聲極大,他的態度還是很重要的。
朱高煦到了行營之後,發現宅邸里很多東西沒被拿走,大概是因為桂林府的官員準備房屋時、比較倉促。朱高煦也不客氣,叫人砸開庫房取了一枚人參,便派侯海作為使者,拿著人參禮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