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升的捷報送到東關(河內)時,已是十一月底。
東關城張燈結彩,一片歡天喜地。慶賀的人不僅有明朝派遣的文武、軍士,還有許多安南人。
其中有胡氏政|權覆亡之後、倖存的大戶,有投靠了陳正元一家的宗室貴族,以及阮公瑰、阮智等早就投奔了大明朝廷的安南人;這些人巴不得陳季擴早點完蛋。不然的話,若安南叛軍得勢、清|算的就是他們;前幾年他們得到的一切,也當然會付之東流。
張輔軍早就肅清了平原上的所有敵軍、即黃江流域的叛賊,他現在已經回到東關城內的「安南都督府」。
此時仍有多路叛軍存在,遁入了西部叢林山區;一時間,明軍拿他們也沒甚麼好辦法。逃走的各路叛軍首領中,只有阮銀河、通過東關府知府阮智的關係,表示願意接受明軍的招安。
張輔得到柳升的消息後,隔了一天才召集文武、商議向朝廷報捷的事宜。
一大早最先來到都督府的人,正是還掛著「副都督」官職的黃中。黃中來得太早了,只好先到大堂後面的院子裡拜見張輔。
黃中見面就開始為張輔抱不平,以此表示與張輔共進退的態度。
「陳季擴無甚才能,起初將叛軍主力都放在了北邊,所以大帥才是出力最大的人。不料卻讓那柳升鑽了個空子,徑直跑到南邊,趁虛而入,白撿了大功,唉!」黃中一臉不悅地說著。
張輔反而十分淡定,說道:「我與柳將軍都是為朝廷效力,只要咱們把安南的事辦妥了,便是盡到了人臣的本分。何況安遠侯從海路奇襲,本是朝廷定好的方略,如今一切順利,咱們應為安遠侯高興才對。」
黃中愣了一下,又嘀咕道,「幸好那柳家的人沒做過燕王府護衛(張玉是燕王三護衛之一),不然現在的勢頭還了得?」
張輔聽罷瞪黃中一眼。
「聰明人」真是太多了,好像他不告訴別人,別人就甚麼都不懂似的。張輔心裡卻非常清楚,他不僅是張玉的兒子,還做過平漢將軍,現在的處境已不算差了。
他又看了一眼黃中,用很隨意的口氣、不動聲色地說道,「黃副都督,你是想讓他人以為、本將對朝廷有怨氣嗎?皇恩浩蕩,本將豈是不知恩義之人?」
黃中急忙彎下腰,終於閉上了嘴。
張輔穿戴整齊,估摸著時辰在卯時左右,便帶著黃中一起到了大堂。果然東關的文武官員、正好在這個時辰來都督府。
大伙兒陸續來齊了。張輔沒有立刻走上公座,卻把王命、印璽擺在公案上,率先跪伏在地,面向北方叩拜。眾人見狀,趕緊一起行大禮,高呼萬歲。
折騰了一會兒,張輔才爬起來,從袖袋裡拿出了摺疊好的奏章,先遞給文官侯海,示意他與同僚們傳閱。
這時張輔開口道:「本將寫好了捷報奏章,諸位瞧瞧,可有不妥之處?奏章送走之後,咱們便安排左副將軍率軍押送賊酋,獻俘京師。」
侯海看罷奏章,說道:「新城侯乃主帥,為何不親自押解俘虜?」
張輔道:「攻破偽都城、捉住陳季擴的人是安遠侯。咱們選安遠侯進京獻俘,也算妥當罷?」
刑部尚書薛岩道:「張大帥亦居功至偉,不過言之有理。」
眾人紛紛附和。
張輔接著說道:「陳季擴雖滅,但黎利尚在山中,此人更加棘手。聖上重視此人絕不亞於陳季擴,我軍應設法、徹底剷除窮寇!」
這時黃中露出了恍然的神情,還帶著些許敬佩。張輔看了他一眼,心道:沒得到先機,也不必急著抱怨,真想干點事、不會自己琢磨麼?
張輔回顧左右道:「本將已上奏『剿撫並舉』的方略。獎賞那些為明軍提供可靠消息的安南人;鼓勵叛軍中的人、限期出山投誠,否則沒收其家鄉的土地財產。同時重點進剿黎利部叛軍。」
兩個軍士抬著一副地圖,展開豎在了前面。
張輔暫且沒有理會,面對著眾人繼續道:「安南都督府還應向各地官府發邸報,公布大明朝廷的許諾。只待安南國局勢漸穩,絕大部分明軍駐軍將撤出東關、及以南地區;認可陳正元為安南國的國王,並將治理地方的軍政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