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都司下面的將領們在述職時,朱高煦也陸續詢問了有關兀良哈三衛的景況。這些邊將要顧及自己地盤的安危,對不遠處的兀良哈部落、多半是了解一些情況。
接著朱高煦又召見了住在北平的郭昂。郭昂是守御司北署駐北平的官員,之前趙王府長史與蒙古信使花童見面的事、便是郭昂密報到京的。
對於遙遠的阿魯台本部阿蘇特部,甚至韃靼科爾沁部,守御司北署很難得到太多消息。但是距離遼東都司不遠的兀良哈部落,郭昂應該能打探到不少事。
如此經過多方察問,朱高煦才認定了兀良哈人雞兒將軍的說辭。便是兀良哈人與科爾沁部落之間、來往過密的事實。
朱高煦判斷,科爾沁部已全面向朵顏衛、泰寧衛滲-透,科爾沁首領阿岱不僅與兀良哈人進行聯姻,招收了很多這兩衛的兀良哈人,還派了不少人在兩衛之間的地盤上駐牧。(此時的兀良哈三衛駐牧地區,主要在黑龍江與吉林之間,以及大興安嶺東麓。)
曾經在「靖難之役」中,幫助過太宗皇帝內-戰的部落,如今正在脫離大明,與朝廷離心離德。
朱高煦對此感到十分棘手,一時想不出挽回兀良哈部落的辦法。
郭昂已經詳細回答了朱高煦的詢問,他正躬身站在前面。因朱高煦沒有吭聲,郭昂在御前也便不敢輕言,沉默著侍立在那裡。堂屋裡變得很安靜,而朱高煦此時正有點走神。
寧靜的環境容易讓人多想,朱高煦乍地有點不太理解、兀良哈首領們的心態,於是稍微聯想多了一些。
不知太宗皇帝當初是否許諾過大寧地區,但最多也就是少給了兀良哈人一塊地盤,別的方面賞賜、朱高煦相信父皇並不會吝嗇。按理首領們不至於因為一件事、就想與大明為敵。
朱高煦突發奇想,心道:或許不管是兀良哈人、還是甚麼別的部落,下意識里願意與韃靼人一道掠奪大明漢人,這幾乎是一種本能。畢竟大明人口最多,產出非常豐富;只要這些部落能壓住南方的明朝人,巨大的利益便足夠讓他們那點人化解彼此間的矛盾。當然做不做得到,還是要看中原王朝的狀態。
這只是他自己的琢磨,究竟甚麼原因誰也不知道。但總得有個緣由才是。
朱高煦回過神來,看到郭昂還站在旁邊,便道:「郭指揮恪盡職守,你做得很好。」
郭昂一臉受寵若驚,忙恭敬地拱手道:「臣為聖上盡忠,實乃本分。」
朱高煦點了一下頭。
郭昂便道:「聖上若無它垂問,臣請告退。」
朱高煦說道:「你先回去罷,公事向侯左使稟報即可。」
郭昂叩首謝恩,退出了堂屋。
接著朱高煦要見的人,便是兀良哈人雞兒將軍。雞兒與邊關明軍將領、來北平述職,不會在這裡呆得太久。之前朱高煦許諾過,要為福余衛的處境找到辦法,這會兒也該拿出說法了,不能再繼續拖延下去。
不過在叫人召見雞兒前,朱高煦再次審視了一番自己的想法。
這些天朱高煦對福余衛的方略,想到了兩個可以選擇的法子。
其中之一便是保持福余衛的位置,利用他們作為兀良哈部落、與科爾沁部之間的楔子,大明則在南邊呼應,對泰寧衛、朵顏衛進行南北夾擊。
朱高煦有過這種強硬方略的想法,那是因為他感覺阿魯台、科爾沁部阿岱,已經與兀良哈人糾纏太深。既然無法再繼續和好,不如主動打擊。
但此略有些副作用,首先朵顏衛和泰寧衛的力量不弱,可以動員的騎兵亦不少,加上有日漸坐大的科爾沁部增援。大明發動這場戰爭,規模不會太小,勝負不論、耗費必定很大。而此役並非十分必要,既會進一步增加軍費、最近開支已經在不斷攀升,又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
最關鍵的是,大明朝就算打下這些地方,一時半會也不容易站穩腳跟,因為當地漢人人口太少。這樣的決策,當然得想以後怎麼辦,事情從一開始就得想到後面,以免臨時左右為難。
遼東大部地區,中原王朝已有很多年無法直接掌控。從宋代起數百年間,契丹、女真、蒙古輪番占據這片土地,基本沒有漢人甚麼事;元代自不必想
第九百四十五章 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