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平是第一次見到鄭森,但他完全想不到自己會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與鄭森見面。手持著遠征公司的證件,邀請鄭氏集團少主鄭森與李岩相見,雖然有些榮歸故里的感覺。但真正見到了鄭森,林阿平反而露出了許多的不好意思。
畢竟,若不是鄭氏,他也不會來到日本。更不會被遠征公司錄用。過上有未來有希望的日子。
再一點呢,不管怎麼說,林阿平也看得出來,兩家是有些競爭關係的。
鄭森比林阿平想像的還要好說話,他似乎已經明白了眼前這一位是曾經鄭氏的水手,收下了李岩的書信以後,笑道:「遠征公司正是旭日初升的時候,展得很好。這你能得到李岩掌柜的信任,要好好做,給我們鄭氏商社的長臉面。」
各地縣衙裡面,除了登記房契地契以外,也開始開展一項新的業務。登記商社、工坊以及各類符合大明皇帝二三六號聖旨的組織。
往常,在海上隨便一打聽,都知曉鄭氏的威名。但鄭森是讀書人,身在南京這種一線城市,更是消息靈通。他很快就說服了鄭芝龍成立鄭氏商社,完成了鄭氏海商集團的正規化。
一開始,鄭芝龍還有些不情願。覺得自己鄭家幾兄弟創下來的名頭,偌大的聲譽都有足夠的影響力,不需要跑去衙門裡註冊。
但鄭森卻是說了一點,鄭芝龍便默認了下來,放任鄭森去做。
「所謂師出無名,便是如此。我鄭氏雖好,卻架不住無名無分。如遠征公司,順天府里登記註冊。能設分公司,能命衛隊長。名分之重,由此可見。」
也許是名分二字的重量,也許是遠征公司的刺激。總而言之,鄭氏而今也很簡單粗暴地登記在冊,就叫鄭氏商行。
這一回林阿平送來遠征公司李岩的邀請函,鄭森自然也是順理成章,對等地自稱鄭氏商社高管。
不過,畢竟比不得皇帝陛下關注過的遠征公司。就是最低級的雇員,也會簽訂勞動契約。正式而隆重,反觀林阿平在鄭氏的時候只是簡單討生活,應了一聲別人喊便去了。下了岸無人要他,便只在城政廳施粥的時候能記起來自己曾經鄭氏水手的身份。
「少……謝鄭公子的掛心。」林阿平低聲應了幾句,餘光卻是忍不住打量起來。
林阿平之前聽說過這位少主的名聲,作為鄭芝龍的兒子,被送去南京讀書,師從大儒錢謙益。在南京生活清貴,本該創出自己一片文名,博得一個才子頭銜,最不濟有鄭氏龐大的家業,也足可以富貴一聲。
但是,命運變幻莫測。現在卻到了日本,帶領著同鄉同胞在異國他鄉求存。
印象里的儒雅偏偏是名副其實,但這樣的文質彬彬氣息顯然占比越來越低。更多的,是一種上位者不怒自威的氣質,是一種久在軍營里,殺伐果斷的信心。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能夠在異國他鄉,在日本人貪婪的目光之中帶領著數萬人活下來,如何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呢?
只是,東家為何要見鄭森?
……
林阿平不懂那些太複雜的事情,但至少他帶回鄭森到櫻島的路上一切順利,沒有別的么蛾子。
「鄭森,李經理的名諱我記憶深刻,久仰大名。」鄭森給出了一個很現代化的禮儀,握手。
這是皇帝陛下傳出來的習慣,李岩當然明白,輕輕一搖,笑道:「過去的事情早已過去。活成現在的李岩我很感恩。我這幾日來,聽說了諸位同胞在日本的諸多不好。今天到了這裡,卻讓我忍不住感嘆,要說日本千般不好,卻又一點好,足以讓我留下來。」
「哦?還請賜教。」鄭森顯得比較謹慎,他對遠征公司的加入既是感覺期待,又是隱含一種不安。
沒錯,解決鄭氏在日本的尷尬之局,鄭森有幾分信心。計劃透露出來以後,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面前,那些各有山頭的內部派系都統一起來,共同應對。幾個知曉完整計劃的大佬也對鄭森讚譽有加,讓鄭芝龍與鄭芝豹都感覺十分長臉。就是鄭芝虎在台灣,也是非常高興鄭家出了個好兒郎。
計劃雖好,但有一點卻十分讓鄭芝龍感覺隱憂。
那就是鄭氏太弱小了。
在福建為基地的時候,鄭氏是東亞第一海商,手下人馬二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