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德利軍團,奧斯曼土耳其諸軍之中,最為奇特的一支騎兵部隊。
因『德利』這個發音在土耳其語中有狂野之意,加上這支軍團的騎兵的性情和打扮都比較走意識流,故而又被中亞諸國稱之為,狂野軍團。
這支取名為狂野的騎兵軍團,成立於十四世紀中葉時期。
其成立之後,主要目的是保衛帝國邊境,由當時的一位帝國邊境總督(類似於大明邊關總兵)牽頭創立,主要由土耳其人以及巴爾幹人組成,起初軍團規模並不大,只是一支人數大約在一萬人左右的輕騎兵軍隊。
而後因為這支軍隊的作風狂野,戰績彪悍,名聲迅速傳遍整個中亞,進而被奧斯曼皇帝重視,接著規模便是迅速壯大,連帶著軍團所屬業務範圍也是進行了擴展,狂野軍團不再是單純的保衛邊境之用,而是成為了帝國前線如幽靈一般的突擊部隊。
戰時作為帝國最鋒利的刀,時刻刺向敵軍的心臟。
而在和平時期,這支狂野軍團就成為了貴族們的戍衛軍,每月領著高額的軍費,地位僅次於貴族,花天酒地,好不愜意。
至於他們為什麼要在戰場上把自己打扮的奇形怪狀,滿身標榜非主流三個字,主要是這幫人覺得,把自己搞得花狸狐哨一點,在戰場上能夠給予敵軍一定的震懾力。
從這個邏輯上來看,也不無有一些道理,普通人看到殺馬特非主流,的確會稍微讓一點。
…………………
嘉靖時空,奧斯曼帝國邊境城池之一,著名城池,巴格達。
巴格達,享譽盛名,是後世某國伊某克的首府,被奧斯曼帝國攻占兼併之後,而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巴格達是奧斯曼帝國巴格達省的首府。
城池恢弘,一眼望去,其內特色建築林立,在史上最為繁盛之時期,巴格達與大唐長安、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並稱為當世三大名城,絕對的文明中心。
在後世全球普及度極高的童話《一千零一夜》,其中描繪的富麗堂皇的宮廷府邸、美麗如畫的城廓庭園、奇妙驚險的幻境,以及濃郁的風土人情,就是以巴格達作為基礎取材。
另外,巴格達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穆斯坦希里亞大學,從這也能看得出來,這座城池還承擔著教育職能。
正因為如此,更是表明了一點,這座城池在奧斯曼帝國中的重要性,可以說是奧斯曼帝國的邊境堡壘。
故而。
當呂布和趙雲帶兵殺入奧斯曼帝國之後,二人之目光,首先就是集中在了這座巴格達城池之上。
拿下巴格達的原因也簡單。
第一,占據了這座重要的邊境之城,就等於是在奧斯曼的本土扎了一根釘子,以巴格達為原點,將會牽扯大部分奧斯曼的本土軍隊,這會讓其他五路進入奧斯曼之後,壓力得到銳減。
第二,奔襲太久,需要補給。
這一次奔襲,速度是第一位,為了保證奔襲的速度,連一些標配火器都放棄了,奔襲部隊攜帶的軍糧更是極其之有限,每個人都是能省一口是一口,尤其是最後到了後半截時期,基本上都是吃一天餓一天,若非是路過俄國境內,半道的毛子好心來送了一波軍糧快遞,還真不一定能堅持到奧斯曼。
趙雲和呂布,二人合兵之後,加起來怎麼都有六七千人,以這個年代的生產力,一般的小城根本負擔不了這般軍隊的軍糧開支,自是要選一座大城池,這巴格達就是最優選。
都已經進城了,自然不能再吃粗糧,必須要吃細糧。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那是針對於自家百姓,這些人均長鬍子的中亞毛子,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巴格達南面城門,南郊之地。
這片南郊之地,一眼望去,映入眼中的是無垠曠野,這種地形之下,極為適合騎兵發起衝鋒。
而在這巴格達南面城樓之上,有著一臉大鬍渣的巴格達總督,此刻臉上有著自信的笑容,而在他的旁邊,是一個瘦削的二流子躬身站著,應是狗頭軍師之類的角色。
「總督大人,此番敵襲之軍,是否要當即呈報上去,畢竟當下之帝國,大部分戰力都已經離開了本土。」
第347章 主戰場,開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