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武夫 > 第1352章 是不是太托大了

第1352章 是不是太托大了

    因為此時不光是東林黨還朝,京城的中流砥柱是孫承宗和王在晉這種手裡有兵的實力派,他們的觀點就比較持重,就連東林清流領袖楊漣和左光斗都是如此,他們之所以這麼想,就是因為見識到趙家軍的強大後,就愈發覺得魏忠賢當日那些看似荒唐的舉動多么正確,甚至有些顧全大局的意思。

    有這些人的意見在,就連崇禎皇帝都沒辦法追究太深,所以閹黨大多數人都得了善終,無非是降級罷黜,發配遠地,手上沾血的做得太過的自然要有報應,其他人甚至還留了一線再起的機會。

    魏忠賢、王體乾以及一應人等被發往鳳陽灑掃皇陵,現在大家都以為那是死地了,因為鳳陽那邊是孤城,四周都是徐州的地盤,魏忠賢和徐州敵對如此,兇殘如趙進,怎麼可能留他活命,這麼一去,就是要去送死了。

    而且大家心裡都有數,這發往鳳陽灑掃,這一路實際上就是死路,這些年得罪的仇家肯定要半路下手,這老貨必死無疑,現在是考慮京城內的局勢,現在管著司禮監的王承恩,管著御馬監的曹化淳,以及那些在信王時候就巴結上的幸運兒,以後朝政該圍著他們轉,那些已經註定敗落的老貨還理會什麼。

    不過明眼人能看出來,新君登基後的發展和從前那些次不太一樣,按說新君登基必然要在內閣任命自己親信的人,而且孫承宗是天啟皇帝的老師,和崇禎這邊關係不太大,更不要說孫承宗對魏忠賢的態度沒那麼明確,這樣的人自然要換下來,而王在晉數次大敗,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就明確表示過,這樣的人不能用,可這二人還穩穩的呆在內閣內,從上到下,沒什麼要換他們的聲音。

    原因很簡單,孫承宗手裡抓著薊遼邊軍,而王在晉手裡則是有會剿趙進的殘部,別看是殘部,也是各處集合起來的數萬兵馬,因為曾被王在晉統領過,又被留下來拱衛京畿要地,後來要靠著在內閣的王在晉調度供應,自然就有了統屬的關係。

    手裡有兵,誰敢輕舉妄動,(些丘八大爺動不動就要拿著刀子鬧事,你把幾位閣老換了,就算他們安心聽從王法,萬一那些軍爺藉機鬧事殺進京城怎麼辦?

    更不要說,崇禎皇帝很不喜歡如今鎮守遼西的熊廷弼,可怎麼也沒辦法換掉,甚至還給加了兵部尚書銜,為何如此,就是因為這熊廷弼和孫承宗以及王在晉都不和,要是有什麼制衡,也只能這麼來制衡了。


    因為趙家軍渡海北進,崇禎皇帝也催促遼鎮和遼西將門東進,務求在徐州賊之前取得對韃虜的一場大勝。

    旨意一出,除了幾個為博幸進的清流跟著跳,連東林黨自己都是反對,內閣六部更是不會通過,崇禎皇帝非但沒有他兄長天啟的手腕,反而執拗異常,既然這邊不過,那就直接把旨意下到熊廷弼手裡。

    但這樣的旨意被稱為中旨,沒有經過外朝的副署,嚴格來說沒有效力,或者說這麼多年來,朝臣有過很多次不聽中旨的先例,熊廷弼更是毫不留情的駁了回來,熊廷弼的性子同樣不好,直接在奏疏中說明,若逼遼鎮兵馬東進,恐怕要滿盤皆輸,甚至會釀成大禍。

    所謂大禍,無非兩件事,一個是遼西全部丟失,建州女真逼近山海關,另一個就是所謂的關寧鐵騎翻臉不認人,畢竟現在選擇多了,不願意擔上投降韃虜的污名,還有徐州人那邊可以去。

    又有傳說崇禎皇帝在宮內砸了茶具,杖斃了幾個不長眼的宦官,可所有人都知道,這位新君登基初始就丟了大臉。

    最近京師里的風向又有變化,沒有人明著說,甚至私下裡飲宴的時候也不怎麼見人談起,可莫名的傳開一個說法,說是徐州賊妄自尊大,渡海北進定然要吃個大虧,那建州韃虜在關內眼線密布,這些消息怎麼可能瞞得住他們,到時候一方在海上飄搖,一方在岸上嚴陣以待,勝敗肯定很分明。

    不管真實情況如何,這說法倒是暴露了一件事,最起碼有人這麼想,而且很希望如此,至於傳說崇禎皇帝宮內焚香祝告的事情,那就未必是為此了

    **********

    大明京師盼著趙家軍渡海出事,而天下間其他各處屬於不知所措但又隱約興奮的狀態,但登州府不同,登州府城的港口更是不同,所有見識到趙家軍渡海場面的人都是不同。

    很多人



  
特別白推薦:  誅明  朔明  拳罡  少林武僧在異界  唐土萬里  朔明(特別白)  惡明  
隨機推薦:  斗破之無上之境  神級修煉系統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天降鬼才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武夫"
360搜"大明武夫"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