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巒絕頂處,晨鳥爭鳴;千尺深澗中,雲霧翻湧——一輪旭日正從這裡冉冉升騰。
放眼望去,深澗兩側斷壁嶙峋,那形貌有如刀砍斧劈而就,更似神力撕裂而成。澗底漢江滔滔,聲若擂鼓,一番番回音震壁,又似藏龍臥虎呼之欲出。就在那驚濤之上,一條不知何年架設的棧道如同爬蛟游蛇一般附於絕壁半腰,自東向西攀崖而去。
清風襲來,只聽聞那山林里忽然傳出幾聲慈烏驚鳴,隨後無數山鳥隨之躍然飛出叢林,結著隊地在那山澗上空盤旋一遭,轉頭朝西魚貫而去。
卻說,此時那棧道上正悠悠行來一人,頭戴斗笠,手拄木杖,看衣著裝束,應是一僧者。
眺望谷中景致,那僧者似是動了詩興,只聞他行進中娓娓吟來一首《入孤澗有作》(1):
『谷中何人住,山腰有徑通。
老猿時掛樹,好鳥自吟風。
古澗雲天碧,連山霞日紅。
隱居慚未遂,明日片帆東。』
詩畢,那僧者住了足。只見他環顧澗中晨景,一臉舒悅之色——此人正是那西行尋經的高僧「宗泐大師」。
宗泐回望之時,發現身後搖搖走來一位肩扛斧頭,肩頭斜繞著草繩的老者。光看行頭,便知那人應是經此道前去伐薪的樵夫。
宗泐靜候了片刻,待那樵夫走近前來,朝他施了僧禮道:「施主,貧僧幸會了!」
那樵夫住足後,上下打量了一眼宗泐,隨後笑呵呵地回禮:「幸會。聽大師傅口音,非是本地人吧?」
「施主好眼力,貧僧自金陵而來,路經此處,欲往西域而去。」
「哦……?」
「煩問施主,此道喚為何名?沿此道前行可否能通往那嵩山寺?」
老樵夫捋著鬍子笑說:「此道名喚『子午棧道』——大師想去那嵩山寺,應是繞遠了。」隨後,他便順著棧道朝西指去說「沿此路西行二里,有一斷崖,名喚『觀音岩』。岩西百步之外有一石徑斜穿這盤蛇堰直抵城固縣五郎關內,大師傅入關後向西北再行三里入上元觀鎮,見一古剎即是那嵩山寺。小老兒欲去前方打柴,可伴大師一程。」
宗泐合掌,道:「如此甚好。」
言畢,那樵夫引著宗泐向西而去。
行進中,樵夫笑問:「我漢中之地僧廟眾多,卻不知大師傅為何偏偏只往那無佛之廟?」
宗泐笑答:「貧僧久聞那嵩山寺有些稱奇,故而先前與幾位僧友相約今日在那裡赴會。施主稱那寺乃無佛之廟,不知是為何故?」
樵夫笑答:「想來這也算是一奇。據說那古寺已有六百餘年——相傳本是那大唐畫聖吳道子晚年在此地隱居悟道時所建。然而那廟雖為揚佛之地,卻未置一尊佛像。」
宗泐聽此一說,甚為不解:「哦?既無佛像,又如何供奉神佛香火?」
樵夫道:「誰說不是?據說那吳道子(2)後半生畫遍長安名剎,卻常自以為那些畫作多是依廟附會之作,因此便動了畢生積蓄,依著個人性情,為平生最得意的三幅畫作建了三殿。」
宗泐更顯好奇,問道:「卻不知是哪三殿,殿內所繪為哪三幅畫作?」
「一者『極樂殿』,殿內繪有《天王送子圖》。」
「此圖古今聞名,天下諸廟中多有所繪。」
「三者『幽冥殿』,殿內繪有《地獄變相圖》。」
「此圖摹本貧僧也曾有所觀瞻……想來那殿堂命名倒也稱奇,倒像依『神、人、鬼』三界而定,卻不知施主為何只截一道二?」
老樵夫哈哈大笑:「大師傅才思不凡。至於那第二殿,小老兒料定大師傅定是聞所未聞吶。」
宗泐一笑,道:「貧僧願聞其詳。」
「那第二殿名喚『浮生殿』,殿內所繪當是那吳道子生年無雙之作了。」
「哦?卻不知那閣中所繪為何?」
「乃是一幅《推背幻世圖》。」
「《推背幻世圖》?貧僧倒是聽過唐時曾有《推背圖》傳世至今,乃是大唐相士袁天罡(3)與李淳風(4)合著之預言奇書。」
「不錯。據說那壁畫正是吳道子參透了《推背圖》中一則預言繪就而成,並在那畫中題了諸多詩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