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的脊樑 > 第207章 外放知縣(求訂閱)

第207章 外放知縣(求訂閱)

    「還未請教張年兄大名呢!」

    「不敢,張進,張佳玉!」張進也是一拱手,自報了家門這才一臉微笑的對楊銘道:「還未恭喜楊兄高中探花,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到是張某汗顏啊,只不過得了個二甲第四....呵呵!」

    雖說是汗顏,不過看的出來這張進卻沒有半點兒汗顏之意,反之卻是一臉的得意,這其實也難怪,能位列三甲那便已經是魚躍龍門,每四年一次科舉參加院試者不計其數,在這成千上萬的人中三甲一共取士也不過就那麼兩百多名,可見其難!更不要說期間早早便被刷下來的童生、秀才,算起來即使說是萬里挑一也一點兒不為過。

    張進能中二甲第四名那也是有著點庶吉士的資格!所謂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書經·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選進士於六部諸司及翰林院之下觀政。翰林院之下者稱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稱觀政進士。

    自永樂二年開始始專隸於翰林院,選進士之長於文學及書法者充任。

    這期間其實就是到翰林院內任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讓他們可以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

    情況有點像後世的見習生或研究生先下方到某辦公室熟悉下管理以及相關情況,然後再根據其情況來安排職務。

    自明代英宗以後便形成了慣例,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編修,而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

    其中庶吉士觀政時間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明代的翰林為政府儲材之地。英宗後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


    因此張進身為二甲第四名那便是穩穩的能點庶吉士,雖然自得,但是不得不說他卻是有驕傲的資本。

    更何況看張進的模樣也不過二十七八的年歲,能如此年輕日後的前程何止遠大,根本就不用說他這樣的青年才俊那必然是會被重點培養。

    畢竟就一般進士而言。能四十中進士那是常態,可是如果四十歲中了進士那麼觀政三年便是四十三歲,之後按律當個七品的御史或者到那個部堂任一個主事,如此一來便是熬資歷,這一熬便是四年,四年之後看其政績再次提拔!

    而沒有被點重庶吉士的人那就更可悲了,不僅要觀政而且下方到地方也是有講究的,一般而言頂多也不過是一個八品的縣臣或者通判,想要做縣令那簡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比如說楊銘的恩師李道遠那便是庶吉士出身。同樣是在六部觀政三年這才被下放到了蜀中擔任洪城縣令,可是比起一般的進士而言無疑他的升遷速度那便高了不止一個高度。並且有了庶吉士的出身那也是一種資歷,就像後世到某某地方深造了一般,這種資歷會被吏部記錄無論是升遷還是調往其他地方為官都會有所考量。

    總而言之,張進雖然出身比不上一甲的三人,但是在其他的二甲、三甲當中也算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乃是各大派系拉攏的對象。

    「同喜,同喜!」既然張進拋出了友誼之光,那麼楊銘自然不會拒絕,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那便是多一條路,能結實一個前途遠大的朋友對他來說還真的不是一件壞事,不過他卻有些奇怪。按理說他沒有去拜見嚴嵩等考官這便是相當於得罪了嚴嵩等人,可是為何這張進卻向自己示好?

    不過他也只是這麼一想便隨之拋之腦外,因為這時候新科的進士已經幾乎全部到齊,而禮部那邊也來了一位官員對他們進行簡單禮儀培訓等待正式的開典!

    真箇東華門外都充滿了一種叫做嚴肅的氣氛,門前,中場。以及楊銘所在的尾曲都便的雅雀無聲。

    辰時一到,只聽鐘樓一響便見那東華門徐徐打開。

    東華門,乃是進出紫禁城的正大門,每次打開都非同小可。

    上次打開是因為放榜,這次打開是為授官,而其他時候也或是有重大事情又或者是外



第207章 外放知縣(求訂閱)  
煙頭不滅推薦:  大國工業時代  老子就是天王  俠武世界  
隨機推薦:  醜女種田:山里漢寵妻無度  御鬼者傳奇  天降鬼才  我在異界有座城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的脊樑"
360搜"大明的脊樑"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