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倭國征伐,是目前大明的首要大事。
因為,這是國戰!
毫無疑問,現在的倭國必然早已經得到了消息。
倭國的使臣已經抵達京師,卻一直擱置在天界寺內,日常出行也是遭到限制,更別提上交文書。
按照朱元章的話來說:見什麼見,先打了再說。
不臣之國,先行討伐。
現在已經是時機成熟,正陽門那邊,早有百帆豎立,全是海船。
不比曾經的蒙元船隊,這些海船,每一根木頭都是五十年的陰木打造,足可保障海中航行無須擔憂。
船的品類也非常之多。
遮洋船、封舟,戰船游哨船、開浪船、連環舟、大福船等。
每一艘海船都是巨大無比,如同樓房一般,聳立在正陽門外的河流之上,顯示出大明雄風。
在這裡只有一百多艘,而在沿海,早有千帆等候。
五十多萬將士,早就在年後開拔,如今已經抵達沿海,從京師這裡出發主要為各路將領。
譬如馮勝,還有燕王朱棣,晉王朱棡,齊王朱榑。
三位藩王,另加國公。
這就是此番征伐倭國的頂尖上層陣容。
正陽門外,這次的排場更大。
不僅是朱元章和朱英齊至,更有百官送行。
整個碼頭,都已經被封鎖起來,嚴禁靠近。
看著不斷上船的將士,還有自己那三個兒子,朱元章頗為唏噓。
其實很久前,朱元章就已經沒有了征伐域外的想法,只想堅固大明,傳承萬世。
畢竟曾經的大明,四處都是問題,連國庫每年都是負債纍纍,只能靠發行寶鈔得以維持。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像是周邊小國,並非是打不過,而是打完之後,國庫虧空,打下來的疆域,根本沒法說能夠填補。
打這裡也虧,打那裡也虧,乾脆就不打了。
草原上的蠻子,那是光腳不怕穿鞋的,拿命來填。
實際上草原諸部在大明打秋風,綜合來說很少有得到好處,比之大明邊關軍士,傷亡比更大。
往往一次秋風,可能就是數個部族的沒落和消失。
只是他們不得不打罷了。
「咱知道你想去,但是大孫你要清楚,你現在已經是咱大明的太孫了。」
「國之安危,繫於一生,不可妄動。」
朱元章看著大孫遠眺的眼神,哪能不明白想要幹嘛,不過儲君這個位置,雖說不是皇帝,但也不是輕易能動的。
朱英聞言,輕輕點頭。
朱元章安慰道:「也並非說一定不能去,只是也等前線安定下來,去掉險患,才能視察。」
「你是太孫,並非將軍,行軍打仗之事,自然無須參與。」
朱英眼神中閃過一絲可惜。
征伐倭國這樣的事情,自己竟然不能親自參與。
不過等倭國九州島拿下,去巡視一番也是不錯。
「孫兒明白,最近孫兒靜極思動,想要好好看看我大明江山,還請爺爺允許。」
朱英順勢開口說道。
目前京師的情況已經非常明了,但是現在朱英還有更多的安排。
僅僅只有京師這邊,自然是不夠的,不說遠了,至少整個南直隸地區,都得要掌控起來。
尤其是在衛所這邊,更是如此急,還有春耕的事情,也得徹底的落實下去。
朱元章點頭道:「也行,到時候去哪巡查,也得出個章程,正好鳳陽老家那邊,大孫也該去看看了,中都現在咱是停了下來。」
「如今錢財富足,或許也能再次提上日程。」
南京皇城這邊的風水不是很好,朱元章之前苦於沒錢,就把鳳陽皇城的修建給停了下來。
現在眼看國庫越發充盈,而且在高產作物大面積耕種的現在,溫飽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朱英眉頭微皺。
他自然知道老爺子的想法。
有道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