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師家離開後,劉不易就直接到了群英商會為老師安排的住舍中。
是一個小院子裡,裡面有四間房,房間不算大,但位置很不錯,出門不到一里地,就是學堂所在。
進了房屋內,劉不易升起火盆,屋內才開始漸漸暖和起來。
「商會真是大方,這個地段的屋子,牙行那邊,少說一個月怕得要一貫寶鈔,竟是免費給住,還過幾天,還能去領取石炭,當真不錯。」
「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就這般離開,怕是過上幾天,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只能寄居在同鄉家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便就看人家臉色過日子。」
劉不易自語著說著,手也沒停下,將石炭添加入火盆里。
剛剛加進去的石炭,大致是因為有些水汽的關係,有一股子刺鼻氣味,隨著燃燒,便就消失掉了。
石炭的燃燒是有毒性的,朱英對於商會,也只是交代了一聲,並沒有過多的重視。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跟現在大明的建築方式,有很大的區別。
明代的房屋,並不是跟後世那樣屬於一個密封的結構,而是有著良好的通風性能。
像是屋頂的瓦片間,都是有著縫隙。
所以燃燒石炭所產生的毒氣,不會在室內累積,很快就會流逝。
這自然也有一個缺點,夏天更涼爽,散熱比較好,但冬季的保溫效果,就相對而言要差上許多。
收拾好後,劉不易從袖子裡掏出一卷書籍,並非是文人常讀經義,而是從老師那裡借來的兵書。
看到兵書,劉不易不由心中想到方才在老師府里的事情。
「老師看事情,當真是通透,不過我也原本以為老師會暗中和太孫殿下作對,沒成想真的就置身事外了。」
「太孫殿下威望與日俱增,如今文人不知,可在軍中,人人膜拜。」
「便是多少明事理的讀書人,嘴上不說,心裡頭也暗自佩服。」
「老師這步棋,算是走對了。」
心裡頭想完,劉不易便就打開兵書,認真的閱讀起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老師劉三吾,此刻在府邸內,讓老管家照著他的一封書信開始摘抄起來。
老管家從小就在劉家長大,是真正的家生子,忠誠方面,絕對是值得信任的。
「老夫自號坦坦翁,沒曾想在今日,卻做下了這等之事。」
劉三吾像是對著老管家說,又像是對著自己說。
老管家聞言,微微停筆,安慰道:「老爺此事在我看來,乃是大義所為,這等行事,老爺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族。」
「得老爺賞賜,我才有幸讀書識字,明白事理,這天下,均是先有家,後有國,無家哪來國。老爺這番抉擇,自是對的。」
老管家說的家,是家族的家,而不是自家的家。
劉三吾能有今天的成就,當然是離不開家族,或者說這年頭,無人可離開家族。
聽完老管家的話,劉三吾青輕嘆一聲道:「儒家有言,天地君親師,老夫一聲顛沛流離,晚年才得陛下賞識,這才有了今日。」
「無論是王權富貴,亦或是勛貴大臣,老夫從不妥協,卻在今日,終於沒能恪守本職。」
「罷了,罷了!」
劉三吾語氣唏噓感嘆。
自洪武十八年由茹瑺舉薦『以文學應聘』入朝後,至今已有七年時光。
官場之中,浮浮沉沉,起起落落,但不失根本。
現在,一言難盡。
那老管家所摘抄的書信,便就是劉三吾所寫。
洋洋灑灑上千字,仔細的講述了群英商會開辦學堂,將會對所有家族所產生的各種不利。
常言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幾代人的努力,怎能輸給一個科舉。
寒窗十年的苦讀,就能超越一個家族,這在現在的讀書人,亦或是劉三吾看來,多麼可笑,多麼荒唐。
是以,劉三吾便寫下了這封書信。
因筆跡的問題,劉三吾在個人的書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