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東林大儒錢謙益同志,最終還是跳河了。
儘管水確實很涼。
儘管他並非自願。
在柳如是的面前,在南京城扒著門縫往外看的百姓們面前,在大導演張世康面前。
以這樣一種喜劇性的方式。
錢謙益不斷的掙扎,希望可以活下來,但京營的士兵拿著棍子往下按。
即使張世康已經盡全力幫他,可他死的一點都不體面。
唯有一點張世康可以肯定,他死的時候一定不餓。
南京城內的抓捕還在持續,並將持續很久。
整個九月間,除了某人,所有人都很忙。
高傑部、劉澤清部、還有更多的衛所兵投降,南京城四處都是亂糟糟的,孫維藩和黃得功忙的不可開交。
錦衣衛的人在忙著抄家,東緝事廠的人在忙著清查田畝。
九月二十二日,張世康又從江北調回來兩千的東緝事廠人員,其中一半人仍舊負責清查田畝。
而另一半人,被張世康派往了浙江和福建,乃至兩廣。
他們這次的任務倒不複雜,那就是搜集江南沿海的海外作物種子,這包括土豆、花生、紅薯、辣椒、玉米、番茄等。
這些作物比如花生早在大明中葉其實已經傳入江南沿海,再比如土豆、紅薯、辣椒等,雖說比花生晚了點,但也大致在萬曆年間已經傳入大明。
但傳入是傳入了,終大明一朝,這些作物也沒有得到推廣,僅僅在江南沿海有少量種植。
譬如辣椒,這玩意兒在江南沿海竟然是被大戶人家當作觀賞花草而種植的。
農作物推廣,必須依靠全國之力,今年一整年,張世康都在大明犁地,只待把江南地區的州府犁完,眾所周知,犁完了地,就該耕種了。
而大明這些年,朝廷對百姓實在是虧待的太多太多了。
各種自然災害,再加上流寇、建虜,以及朝廷上有貪腐官員,下有士紳地主。
倘若從萬年年間開始算,整整幾十年的時間裡,老百姓都在不斷的煎熬中求存。
田畝清算和再分配的過程,也將是戶部統計全國實際人口的過程。
張世康曾在後世時調查過,明朝人口的巔峰期出現在萬曆統治的中期,統計數據約在一點三億到一點九億之間。
誤差不可謂不大,但想想也能理解,這時候統計人口的方式沒有後世精確,而且百姓迫於生存壓力,逃走者居多。
按照史學家根據大量數據比對,最終以一點四億作為中間數,這是個相對客觀的數字。
可是再看大清統一之後的數據呢,仍舊是史學家們根據大量數據比對,最終得到的中間數,僅僅只剩下六千萬到一億之間。
這是個什麼概念,幾十年的時間裡,人口銳減了幾乎一半。
多少百姓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死去,他們無名無姓,朝廷不知道他們,也沒有人知道他們。
歲大飢,人相食。
飛蝗起,十室九空。
史書里寥寥幾字,道不盡的百姓苦。
可是張世康知道,一切都還有機會,現在並不是崇禎十七年,大清也還沒有南下。
張獻忠也還沒有開始氣急敗壞的屠四川,更沒有背上那口黑鍋。
只要張世康在,就不會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也沒有江陰八十一日、畿南之屠、曹州之屠、廣州之屠。
更不會有朔州之屠、汾州之屠、涇縣之屠、嘉興之屠、常熟之屠、崑山之屠、金華之屠、贛州之屠、平海之屠、邵武之屠、同安之屠、湘潭之屠、南昌之屠……
歷史是有記憶的,即使蟎清曾銷毀了大量的官方史料,但卻仍舊記錄在許多地方的縣誌里,使這些地方的後人不敢
第340章 百廢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