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五年。
大明帝都,紫禁城,乾清宮。
朱厚照正在批閱奏章,他已經蓄起了鬍鬚。
御極天下十五年,正德皇帝早就不再是當年那個荒唐天子了,變得愈發威嚴可敬,喜怒不形於色。
楊廷和就坐在一旁,他依舊還是內閣首輔,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除了楊廷和外,還有王鏊、費宏、毛紀、梁儲等一眾重臣。
五年時間眨眼過去,大明王朝也在君臣配合之下,徹底變了一副模樣。
「陛下,這一次河南學子罷考事件影響極壞,他們這是故意抵制朝廷推行的新政!」
內閣首輔楊廷和沉聲出言道。
就在一年之前,大明王朝剛剛完成了從一條鞭法到攤丁入畝的過度。
此兩策其實都針對朝廷賦稅制度的改革。
一條鞭法就是把明初以來分別徵收的田賦和力役,即把多種多樣的力役,包括甲役、徭役、雜役、力差等等,合併為一,總編為一條,併入田賦的夏秋兩稅一起徵收。
其一,清丈土地,擴大徵收面,使稅賦相對均平。
僅據部分清丈的結果,就增加了土地近三億畝,使不少士紳縉紳隱瞞的土地繳了稅,朝廷賦稅收入大大增加。
其二,統一賦役,限制苛擾,使稅賦趨於穩定。
由於賦役統一,各級官吏難以巧以名目,因此貪腐叢弊為之一清,使稅賦趨向穩定,百姓子民得以稍安。
其三,計畝征銀,官收官解,使徵收辦法更加完備。
從此,不按實物征課,省卻了輸送儲存之費;不由保甲人員代辦征解,免除了侵蝕分款之弊,使徵收方法更臻完善。
一條鞭法推行了三年,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偉大的改革。
自正德十年推行改革起,太倉銀庫的收入總數,在波動中呈直線上升趨勢,不但降低了課稅成本,增加了朝廷賦稅收入,而且大大減輕了老百姓肩上的負擔!
然而任何政策都不是完美的,一條鞭法雖然很是有利,但仍然滋生出了不少的問題。
比如一條鞭法其自身帶有很強烈的江南地域色彩,將地域性色彩強烈的地方政策,一成不變地推行全國其他地區,必然因地域環境差別、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方官員維護本地區及本階層利益而進行阻撓等因素引發矛盾,最終結果就是地方百姓利益受損。
再比如一條鞭法原以征銀入官、取用於官,但一條鞭法施行後,並沒有達到消除雜役之害的目的,某些地方官府在一條鞭法之外另行增加徭役賦稅,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
所以,當朝廷察覺到這些惡劣現象之後,皇帝朱厚照與內閣首輔楊廷和議定之後,決定立刻推行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與一條鞭法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一條鞭法只是簡化收稅手續,按土地和人口用貨幣收稅,但沒有廢除人頭稅;而攤丁入畝則把人頭稅廢除,只按土地多少收稅,可以說攤丁入畝是一條鞭法的進一步發展。
其將丁銀攤入田賦徵收,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朝廷官府放鬆對戶籍的控制,百姓子民和手工業者從而可以自由遷徙,出賣勞動力。
各省地方官府,查清各處地畝多少,按畝均攤稅賦。
也就是說,田地最多的人,繳納最多的賦稅!
攤丁以後,無地農民不再負擔丁稅,這自不待言,少地農民的情況,由於以前按人征丁時,他們人數最多,又經常受到來自士紳縉紳及其他有權有勢者的負擔轉嫁,故其負擔遠超過按其土地財產應當承納的比例。
而在攤丁以後,按土地或田賦數均攤丁銀,這部分農民土地較少,負擔自然較前減輕;攤丁後伴隨著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紳衿優免權取消,他們的土地一例攤銀,從而負擔丁銀的土地數量增加,也使得農民負擔相對減輕一些。
然而不管是攤丁入畝,還是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都等同於是直接觸碰到了士紳縉紳的根本利益,所以此次河南鄉試竟然出現了學子罷考事件,公然撕毀了試卷,引起天下譁然。
朱厚照捏著眉心陷入了沉思,顯得有些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