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統四年二月十八日。
京師順天府內。
朱祁鎮正帶著勛臣及重臣們看著牆上四副圖樣,驚訝不已。
過去的一個月對於大明來說可謂是災難連連。
首先是李隆,趙安戰死,五萬大軍,十萬水師全軍覆沒。
其次是蒙古大軍居然在自己最熟悉的草場,草原上被兩萬騎兵正面擊潰,同樣全軍覆沒,也先也被斬殺。
最後兀良哈諸部全面倒向劉建,被劉建設立了營州,昌黎兩個都護府。
就連思任發也不甘寂寞,在麓川,阿瓦河一線與明軍蔣貴,王驥麾下十五萬大軍對質,緬甸各邦也因為夾在華漢國和思任發之間而行跡不明。
可以說過去一個月,對大明來說,如吃了黃連一般痛苦。
當然也先戰死,脫脫不花,伯顏戰敗,二十五萬蒙古鐵騎先後被滅,這對大明來說算是唯一的利好消息了。
畢竟這意味著蒙古必將再次陷入混亂當中,兀良哈諸部倒向劉建就是最好的信號。
但這也意味著華漢國劉建的勢力已經直逼燕山喜峰口,同時又可沿遼河從背後威脅遼東都司。
遼東受到威脅,山海關還遠嗎。
更何況其還可以從喜峰口直逼京師復地,直隸以北,甚至整個直隸都將受到其直接威脅。
更別說其有一支正面全滅了二十五萬精銳蒙古鐵騎的兩萬鐵騎。
這讓大明上下如何還能安寢。
自蒙元北逃後,大明也算數次北伐,至洪熙,宣德以後,又增設邊鎮,改組邊地,最終形成邊地九鎮,這也是九邊重鎮的由來。
喜峰口,山海關一帶長城邊地,屬於薊府的管轄範圍。
與遼東一地常年駐軍五萬,因東北被劉建占據而增兵十萬不同,薊府包括西面的宣府因擔負起拱衛京師的重責,故而常年駐軍十到十五萬,是整個大明九邊之中駐軍和防衛的重點區域。
加上大同鎮,山西鎮,榆林鎮,固原鎮,寧夏鎮和甘肅鎮一起,合稱九鎮。
除去薊府和宣府駐軍最多,加一起有三十萬人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西部的甘肅鎮,常年駐軍十萬以上。
畢竟這裡西控嘉峪關,北扼祁連山,居延湖,是蒙古和西域從西部進入大明的要道,自然要重點布防。
中間的固原,寧夏,榆林三鎮,則主要擔負起防備河套地區的重任。
山西鎮也稱為太原鎮和大同鎮則是對宣府的補充,同時也是為西部的戰略支撐。
九邊重鎮,可謂各據要點。
整個九邊,囊括了包括從山海關到嘉峪關整條長城,以及由遼東都司統領,管理的遼東邊牆。
其內烽堡,寨堡,衛所,邊城,衛城錯落有致,常年駐紮近八十萬人,其中在邊疆一地就有四十萬眾。
要是加上遷移過來的百姓,發配過來的軍戶,罪犯等,整條九邊重鎮,總有各類百姓,軍戶,軍士二三百萬人。
當然如今大明已不是朱元璋,朱棣時期,也不是朱高熾,朱瞻基時期,整條邊地九鎮,從宣德末到正統初年,便開始逐漸武備廢弛,軍戶大量逃亡,衛所軍官搶占兼併軍田為私田,募練私兵。
使得大明眾多衛所,寨堡早已名存實亡。
如今還僅僅只是個開始,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之後,更是變本加厲,邊軍雖依然有戰鬥力,然早已不負當年矣。
「這就是那劉建的戰船?」
細細看了看圖樣,朱祁鎮對左右說道。
「稟陛下,這是青村,吳淞兩地百姓在岸邊所見,由松江知府李瑄,蘇州知府況鍾依照百姓所述,命高手匠人書畫而成,想應不會有差」
楊寓向朱祁鎮拜道。
「這船怎麼這般怪異,還有這好像是福船,可為何是尖頭,為何這裡有凸起」
朱祁鎮又看了看船隻圖樣,問道。
「稟陛下,據松江,楊洲,蘇州所奏,那劉建水師同樣有眾多威力驚人的火器這些凸起,應是為了擺放火器所用,還有這船為何尖頭,據況鍾來奏,其問過蘇州幾個船廠的船工,應是為了減少船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