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似乎,這樣的人生就算是很圓滿了吧。筆硯閣 m.biyange.com朱慈烺有兒子了,將來的儲君人選有了。可以堵住了眾人的嘴,不必再勸他納妃。
每個人的追求並不相同,大多數人做了帝王。自然都想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可朱慈烺並不一樣。
在他所接受的文明教育里,夫妻雙方就應該是平等的。他尊重小詩詩,同樣的,對於小詩詩來說,她的整個世界就是朱慈烺。
卿本佳人,怎敢相負。如果廣納嬪妃,朱慈烺會有深深地罪惡感。
小皇子的降生,帶給了大明王朝新的希望。出身地位的不同,小皇子的降生,自然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確切的說,握著江山長大的。
皇家規矩森嚴,作為朱棣一脈的輩分,自然也不能亂了。從朱棣篡位稱帝,遷都京城。
太祖皇帝朱元璋考慮隨著子孫繁衍,可能會名字重複,於是親自為子孫們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則和方法。他為二十四個兒子的後代世系,各擬定了二十個個字,每個字為一世,稱謂:《玉牒》。
玉牒由宗人府依據世次順序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即太祖所取,後個字則必須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
五行則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如「火」為朱元璋孫子輩命名所用偏旁。在朱元璋為二十四房子孫所取派語中,長房東宮懿文太子朱標的後裔世系派字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如建文帝朱允炆,即是朱元璋長房「允」字輩,「火」行。又如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即第四房第十代,屬「由」字輩,「木」行。
第四房燕王府也即後來成為明朝帝系的朱棣後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簡靖迪先猷。」
朱棣開始子孫往後,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有意思的是,由於古人需要避皇家諱。凡是出現過的皇家子孫名字,你都不能再用。
這就愁壞了那些朱家王爺們,於是,有人就別出心裁的開始創造新的字體。創造出來的字體,也要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
誰能想得到,元璋還規定,子子孫孫的名字都要按照輩分來。也就是說,姓不能改,名字的第二個字也要按照輩分走。唯一自由發揮的第三個字,還要按照五行相生來定。
這老朱家皇族太多,生著生著,就發現這名字不夠用了。問題是,你還不能與別人重名。
這就尷尬了。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只能造字。當然你不能憑空捏造無中生有,即便是造字,也得按照「火、土、金、水、木」偏旁來取。
這就造成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現在學到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很多字都是取自於明朝皇室成員的名字。
1896年徐壽從俄國引進元素周期表,但是俄語版的元素名字,沒有對應的漢字,那就要翻譯。
徐壽當時就想,首先要是同音字,然後呢,最好是偏旁部首能代表這種元素的常態。於是,歷史上老朱家後代造出來的那些名字就派上了用場。
朱元璋堪稱「周期表之父」,當然,這一切都要被歸咎於後世的徐壽。是他苦於翻譯,偶然間翻閱到了老朱家的家譜,這才靈感大爆發的。
所以說,按照輩分排名朱慈烺兒子應該是『和』字輩。朱慈烺給皇長子取的名字,朱和基。
然後立刻就有人跳出來反對了,朱瞻基乃是宣宗皇帝名字,這不是重名了麼。
朱慈烺想了想也對,於是又給兒子取名朱和壁。這下,總算是沒有人反對了。
於是皇長子就叫朱和壁,要不說,明朝皇家男丁的名字都怪不拉幾的呢。
就這,朱和壁還是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說什麼,和某某皇家長輩重名了。朱慈烺就怒了,重你大爺,朕就是給兒子取名朱和壁。至於那個重名的皇家長輩,讓他改名字就好了。
隆慶年間,有個皇家的皇族叫朱載壁。朱慈烺也不管這一套,朕的兒子叫朱和壁,你這個早已作古的朱載壁就得改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