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往日劉昊嘉還有心情理睬一下他們,可是鹽場的事情太重要了,所以他直接快馬加鞭甩開眾人。
等他趕到鹽廠的時候,整個鹽廠的人都已經動了起來!在鹽田裡面,鹽工們正笑逐顏開的拿著推板在鹽田裡走來走去,將水底凝結出來的鹽粒推到鹽田的兩側。
然後再有其他鹽工將這些鹽粒收集起來放到曬場上晾曬。等鹽粒表面完全曬乾了就會被裝入麻包裡面,運到倉庫當中儲存起來。
張芝看到劉昊嘉來了,就從曬場上抓起一把曬乾的食鹽跑過來。一路上還用手掌心不斷的在研磨。等他走到劉昊嘉面前的時候,兩個掌心之間的鹽粒已經磨下不少細碎的粉末。
他將手伸到劉昊嘉面前說道:「侯爺你看,這是咱們剛出的鹽!」
劉昊嘉伸手捻起一小撮食鹽放到嘴裡慢慢體味,覺得鹹味還是比較純正的,海腥味和澀味還有淡淡的一絲,但是已經比市面上的鹽要好得多了!而且看顏色已經接近現代的食鹽了!
不過他還是把三個老鹽工叫過來品鑑一番。三個老鹽工本來正在鹽田裡幹活,被叫過來後他們不敢直接在張芝手心裡品嘗,而是自己抓了一把鹽在手心裡磨碎,在反覆嘗過之後一個人說道:「侯爺,這絕對是上等的海鹽!比南邊那些鹽要好上不少!」
接著三個人仔細評論了自家出產的鹽和南方鹽的差別,讓劉昊嘉確認自家產的鹽確實是非常好的上品。而這些鹽經過溶解再過濾,再結晶後產出的就是堪比青鹽還要好的食鹽了!這種鹽在權貴和高門大戶那裡肯定能賣個高價!
劉昊嘉見三位老鹽工都肯定鹽是上品就徹底放下心來!他扭頭對張芝說道:「張芝,既然鹽場已經出鹽了,那就不要停下來!你要爭取在今年多產些鹽才行啊!」
張芝面帶難色的說道:「可是,侯爺,不是奴婢不努力,而是馬上就入冬了,只怕鹽的產量上不來!而且冬天了,鹽工們總在滷水裡面泡著也容易出問題啊!」
劉昊嘉說道:「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冬天雖然你溫度不高,但是滷水也不容易結冰,照樣還能出結鹽那!而且你說的也對,要做好鹽工的保暖工作。這樣吧,比如說給下鹽田的人都配上高腳的木屐是不是會好一點?其他方面你們再想想辦法。」
張芝想想自然是點頭答應下來。這時劉昊嘉又接著說道:「還有啊,本候以前跟你說過,作為管理方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你想要做到心中有數,就要事事做好記錄!像哪個鹽田裡滷水濃度是多少,能產多少鹽之類的事情要了解!而想要了解就要從數據之中去摸索,所以你就要做好數據的記錄!」
就這樣,劉昊嘉又給張芝上了一堂管理課。而張芝對劉昊嘉所說的東西簡直是如獲至寶,恨不得全記錄在心裡!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憑藉個人經驗總結出來的,這就對傳承產生了威脅。萬一師傅不擅長教徒弟,或者乾脆早死了,說不定一門手藝就會失傳!歷史上此類的事情多了去了!
而像劉昊嘉這種要詳細記錄各種數據,從數據中尋找規律的方式方法他也是頭一次接觸,而且覺得很有道理。他還發現了這麼幹的好處:就是只要有數據記錄,哪怕沒有師傅教,工匠只要按著數據去做,就有很大概率做出成品來,而且質量還不錯!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這種做法早就在劉昊嘉名下的軍各個工廠下面推廣開了!這也是其他工坊驚奇於聯盛號下面的工廠為什麼產量多,質量高的原因所在!
劉昊嘉巡視完鹽場之後轉身離開了,回頭他寫了不少信寄出去。現在即將入冬,冬天過去之後就將是九邊最艱難的時刻了!那時候邊鎮的農戶本身就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而九邊儲存的糧草又到了警戒線邊緣,偏偏那
時候***又到了南下劫掠的時候,所以那時候糧食在九邊價比黃金!
而劉昊嘉的合作者們早就在九邊耕種了一年,雖然產量沒有達到最高峰,但是手中已經囤積了一批糧食。現在就等著開春的時候賣給九邊好換取食鹽,好讓劉昊嘉國內食鹽的行銷上撕開一個口子!
時間很快的過去,轉眼間又到了年底!盤點這一年來獲得最大好處的還是張居正這個大明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