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也配合的說道:「而且朝廷每隔三年大考一次,現在不知有多少進士舉人等著受官,與其用一些受到懷疑的人,還不如另選新人呢!」
劉昊嘉接口說道:「所以只要陛下對這些人善加籠絡,日後緩緩提拔這些人,他們就會成為萬歲爺在朝中的臂助!」
不過劉昊嘉這時在心裡說道:「這些臂助也需要人統領,那就只能是我!」
萬曆帝聽到這裡長出一口氣說道:「劉愛卿,張嘉,你們果然是朕的忠誠臣子!尤其是劉愛卿事事都為朕考慮在前面,可謂百官楷模呀!你嗎放心,只要你們忠於朕,朕絕不負你們!」
萬曆帝之所以這麼認真的說這番話就是因為一個原因,他手底下沒人!這裡所說的手下沒人指的是真正忠於他的人!別看現在朝廷裡面官員眾多,但是真正聽萬曆帝話的人幾乎沒有!
從內廷算起,那麼多宦官和宮女,要麼是李太后的人,要麼是馮保的人!除了張嘉和他的幾個乾兒子干孫子以外,萬曆帝根本就沒有可用的心腹之人!
而在外朝的勛貴們收朝廷冊封與國同休,按理說應該是最忠誠於皇家的人了!可惜偏偏也因為與國同休的原因,他們只要不犯大錯就不會被奪爵,可以永世富貴下去,所以他們完全處在一個抱團中立的狀態!有好處就下手,沒好處就縮回去,同樣對萬曆帝的招呼沒有什麼過多的反應!
至於偌大的文官群體裡面更是如此!首先這些官員們先是分屬於幾個閣老的各個派系,之後他們屬於文官的整個階層!而文官跟皇權根本就是對立的。因為文官階層成立之初目的就是為了限制皇權!
在這些文官的心目當中,最好的皇帝就是整天躲在深宮裡生兒子,其他的事情交給文官來處理就好,這樣就能天下太平了!
這就導致萬曆帝在朝中根本就沒有聽話的人手,所以現在這種情況就讓萬曆帝感到很尷尬!他就好像是一個砍去四肢的巨人,無論想做什麼都能想的很好,但是做不到!因為沒人聽他的!
但是偏偏他父親死的早,沒給他留下人手!他繼位的時候年紀又太小,沒辦法培養自己人,導致朝中上下根本沒有可用的人手,所以他對培養自己的班底有很迫切的欲望!
現在聽說劉昊嘉幫他物色好了以後能用上的人手,萬曆帝可是真是激動萬分!在他看來,雖然說眼下這幾十個士子剛剛走入官場,位置低下,但是可以慢慢培養嘛!而且有第一批了就一定有第二批,日後總能讓朝中有自己的心腹手下!
萬曆帝這個想法在真實歷史上貫穿了一朝的始終,只不過後來他實在是看到實現無望就徹底放棄了!
萬曆帝其實是一個相當能夠忍耐的人,在張居正,李太后和馮寶三個人秉持朝政的時候,他可以做到一言不發。而等張居正死了,他真正掌握朝政的時候,立刻拿張居正一家出了氣!
他還指望著如此通過這個辦法恐嚇群臣,能分化出一部分文官出來。可惜這次他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那就是他忘記了張居正是他臣子的同時還是他的老師!他對老師下這麼重的手,讓文官對他的觀感很不好,所以根本就沒有投靠他的人出現!
等到後來他又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效仿嘉靖搞僕儀之爭的樣子弄出一個太子之爭來,想要藉此分化群臣,卻依舊沒成功!
當時嘉靖皇帝藉助僕儀之爭分裂群臣,在朝中籠絡了一群人,進而真正掌握了權利而沒有被文官架空!等到他將嚴嵩培養出來之後,他對朝政的掌控就達到了極致!哪怕他在深宮中修仙難能藉助嚴嵩牢牢把控著整個朝廷的走向!
而萬曆帝就是效仿這個辦法提出向廢太子,立福王,想藉助立太子的事情分化朝臣。可是朝臣們經過僕儀之爭後都學精了,乾脆抱成一團支
持皇長子繼位,導致萬里地毫無辦法,最後藏在深宮裡幾十年!
或許很多人都說萬曆帝如何寵愛福王,想要傳下皇位由他繼承。但實際上通過歷史記錄可以看出來,萬曆帝他除了給福王更多的偏愛,更多的賞賜以外,他在推動福王成為太子的事情上來說基本上只是空喊,而並沒有實質性的動作。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萬曆帝還是很清醒的,他只是想分裂朝臣,而沒想分裂朝廷。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