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隸滄州府有一間名叫濟生堂的醫館,醫館的館主是整個滄州,乃至整個北直隸、山東、河南一帶都赫赫有名的神醫陳濟生。
陳濟生醫術精湛,收費又不算貴,名氣又大,前來濟生堂看病的人就很多、很多。
濟生堂占地面積比較大,分成了很多個堂口,一般的堂口都是陳濟生的徒弟在給人看病,只有他的徒弟們無法診斷和判定的病才會到陳濟生這裡來。
醫術師徒相傳,作為名醫的陳濟生,前來學醫的人也是很多,他也本著一顆仁者之心,前來求學醫術的,只要人品端正,也大多數都會樂意傾囊相授,所以他的徒弟也是非常多,前前後後帶出了上百個徒弟,幾乎遍布周圍一帶的州府。
現在在醫館當中學醫的學徒也是還有二十多個,其中有七八個已經可以坐堂出診,有八九個在學著抓藥,還有七八個新來的則是從打雜開始學起。
一般的病讓自己徒弟去看,陳濟生也是相對比較閒,每天早上都習慣於看看報紙、喝喝茶,然後去看看自己的徒弟們做的怎麼樣了。
「今天的大明早報怎麼還沒有來?」
陳濟生起來,一邊吃早餐也是一邊對著自己的徒弟問道。
「師傅,小師弟已經去驛站這邊取報紙了。」
他的徒弟董青連忙恭敬的回道,非常乖巧的給陳濟生泡好茶,上好他最喜歡吃的早點。
「嗯~」
陳濟生點點頭,沒等幾下,他的小徒弟就急匆匆的拿著報紙回來。
「師傅,今天除了大明早報、大明商報之外,京城這邊還新出了一種叫大明醫學報的報紙,我就一起買來。」
小徒弟叫趙良,僅僅只有十二歲。
「大明醫學報?」
陳濟生一聽,頓時眼睛微微一亮,接過三份報紙,也是立即找到了大明醫學報,開始認真的看起來。
這份大明早報並不是今天發的,而是三天前發的。
事實上現在除了京津兩個地方之外,大明其它地方看報紙都要滯後,滄州這裡還好,因為屬於北直隸的範圍之內,所以一般只滯後三天的時間。
滯後三天,這對於交通、信息不便的年代來說,其實也沒有什麼,每天都有往來,其實也是每天都看報紙。
不過在京城這邊,一份報紙僅僅幾文錢,可是到了京津地區之外的地方,隨著距離越遠,價格也是越來越貴,到了滄州,一份報紙就要十幾文了。
但即便是如此,報紙依然大受歡迎,整個滄州這裡,只要稍微有些家底又識字的,都會向驛站這裡訂購一份報紙。
以前想要了解大明海內外發生的事情都沒有什麼渠道,現在有報紙這個渠道,大家自然而然很快就喜歡上了看報紙,也慢慢的養成看報紙的習慣。
陳濟生仔細的看著,大明醫學報最顯眼的位置上面清楚的寫清楚了大明醫學報成立的初衷。
「推廣醫學,交流醫術,普及醫學知識,開拓創新,積極進取!」
「說的好啊,我們行醫人一直以來都缺少交流,老百姓對於醫學知識也是非常匱乏,所以才會有那些神婆庸醫害人的事情發生,如果大家都有一定的醫學知識,自然而也就不會容易上當受騙。」
看到最開始的地方,陳濟生就忍不住讚嘆起來。
他看過太多、太多因為愚昧無知,本來可以救活的卻是死在了神婆庸醫之手的事情,大明的普通老百姓實在是太缺乏一些基礎性的醫學常識了。
看完了開頭,陳濟生就對這份大明醫學報來了濃濃的興趣,開始逐字逐句,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看起來。
「劉晉劉公子成立了大明醫學院,邀請了天下名醫前來當老師,要大力推廣醫學,研究新的醫術和醫藥。」
「吳雲屠、張志剛、李安源、李通、錢回~這五人當中,吳雲屠和張志剛我是知道的,也確實是一代名醫。」
報紙上開頭的地方就是報道了大明醫學院創辦和成立的事情,廣邀天下志同道合之人前往京城這邊,共同探討大明醫學院建設的事情,共同研究新的醫術和醫藥。
「大明醫學院~」
「這個劉
第785章,或許還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