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大臣只會勸自己說要勤儉節約什麼的,但是劉晉從來不會勸弘治皇帝要勤儉節約,反倒是說天子就該要懶一些,不要總是一頭的扎在桉牘上面,那樣桉牘勞形。
而是應該要合理的安排時間,適當的運動以及到處走走、散散心什麼的,這樣才有利於身心健康。
至於節約什麼的,那更是不用節約,要開源,劉晉麾下的諸多買賣都有天子和太子的股份在裡面,這天子的內帑到底有多少銀子,估計著只有天子自己清楚了。
反正以前的時候是省吃儉用了十幾年也才存了百萬兩銀子的內帑,而現在弘治皇帝內帑裡面的銀子都已經有上億兩了,都存在大明第一銀行裡面,是大明第一銀行最大的客戶。
而且上億兩的銀子還僅僅只是弘治皇帝龐大資產裡面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資產是各大工廠、商行的股份,別的不說,單單是埃及運河的股份就價值幾億兩白銀。
這就是劉晉啊。
看似不關心自己,但處處為自己著想,總是能夠為自己解決最大的困難和憂愁,讓自己過的舒舒服服。
不需要虛情假意的問安、請安、請求上貢什麼特產之類的,而是真正的想辦法治理好大明來,讓自己少憂愁、少煩惱。
能夠從制度上來減少大量無意義的工作,讓自己有時間休息,有時間去鍛煉自己的身體,思考國家大事。
不用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煩惱和傷神,這才是真正的關心自己。
當了三十七年的弘治皇帝了,弘治皇帝算是將這些給看的清清楚楚了,所以即便是守舊派的官員如何彈劾、攻訐劉晉,弘治皇帝從來都不予理會。
是忠是奸,弘治皇帝自己的眼睛看的清楚,也能夠辨別的清楚。
「來人~」
弘治皇帝又喊了起來。
「陛下~」
小黃門趕緊過來聽候旨意。
「立即發電給大明各地官府,包括海外各殖民地、藩國、海外領地,要求各地立即匯報各地的氣候情況。」
「是~」
弘治皇帝腦海中迅速的思索。
一件關係國家大事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只聽信一面之詞的,更何況劉晉奏疏裡面所提的事情這可能是大明接下來幾十年,甚至於上百年的時間都要堅持去做的事情。
需用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夠構建起來的一個較為完善的預警、預防機制,自己必須要詳細的了解清楚是否真的像劉晉所說的那樣。
所以既命人去查史料,也要命人去發電給全球各地,詳細的了解清楚現在全球的情況是否和劉晉所說的一樣。
只有在充分的掌握各項數據和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夠對事情做出準確的判斷,也唯有如此才能夠在朝堂之上得到眾多大臣們的支持。
如此重要的國策,必然是要經過早朝眾多大臣去商議的。
如果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肯定是無法得到同意和支持的。
天子雖然是一言九鼎,但依然還是需用得到大臣們的支持才行。
有些事情,天子可以獨斷專行,但有些事情則是需用天子與群臣商議著來辦理,只有得到了眾大臣的同意和認可了,事情辦起來的時候才會更加的順利。
其實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獨斷專行的做法只會讓大臣們和天子專門對著幹,最後於國於民都毫無用處。
大家商量著定下來的事情,幾乎都是可以順利的辦好,因為天子和大臣們都是同意了的,也都默認這樣的遊戲規則。
再者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要從多方面、多人的角度去看一看、聽一聽,詳細的了解清楚才行。
小黃門去辦事了,弘治皇帝則是拿著劉晉的奏疏仔細的又看了起來,細細的分析和揣摩,至於書桌上面一大堆的奏疏什麼的,則是完全放在一邊了。
弘治皇帝也學會偷懶了,也知道這裡的奏疏,大部分的都是浪費時間的垃圾奏疏,不是問安就是說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看都懶得看。
現在守舊派得勢,辦事的風格又慢慢的回到以前了,這讓弘治皇帝也是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