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某處奢華的別苑之中,眾多的大佬聚集在一起,其中為首的赫然是英國公張懋,定國公的孫子徐光祚,還有四海商行的李純揚,很顯然這是一場關於商業的聚會。
「這沒有橡膠就沒有辦法做輪胎啊,我們的自行車工廠就根本沒有辦法運轉起來,這可怎麼辦啊?」
「為了建起這個自行車廠來,我可是耗費了三百多萬兩銀子,眼看著方方面面都已經準備就緒,誰知道竟然被橡膠給卡主了。」
四海商業的李純揚顯得有著著急的說道。
他李純揚的四海商行通四海,生意做的極大,方方面面都有涉及,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全世界的各個地區,都有他的生意,可謂是大明名副其實的財神爺。
然而現在,他也有煩惱的時候,自從自行車出現之後,他就看準了自行車具有極其遠大的前景,迅速的籌集資金在天津這邊建造了一個大型的自行車廠。
所有的工作都已經準備就緒,現在唯一缺的竟然是原先毫不起眼的橡膠。
「我家的自行車廠還不是一樣,沒有橡膠,只能夠在哪裡干著急。」
張懋也是跟著無奈的說道。
他老張一向都是喜歡跟著劉晉做買賣的,原本劉晉辦奔馳自行車廠的時候,他就想要插一股,但當時劉晉說這買賣沒什麼太大的前途。
再加上他當時也覺得這個自行車不如馬車舒服,也不如馬車拉貨拉的多,故而並不看這個自行車,所以也沒有死賴著臉皮入股。
誰知道現在自行車如此的火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風靡整個大明,甚至於現在都已經開始風靡到國外去了。
擁有了一輛自行車嫣然已經成為了時尚的標誌,尤其深受京津地區工廠裡面上班的人所喜愛。
銷售非常的火爆,自行車還沒有生產出來就已經被預售的乾乾淨淨,一輛自行車,他們仔細的算過了,成本也就是不到十兩銀子的事情,但卻是賣二十多兩銀子,其中的利潤非常大。
他老張去過奔馳自行車生產的車間,伴隨著蒸汽機的轉動,流水線上面一輛輛自行車不斷的生產出來,價值比印銀票來錢都還要快,頓時他一下子就眼紅了。
於是也是斥巨資,花了幾百萬兩銀子在京城這邊建造了一個自行車廠,方方面面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開工了,誰知道竟然買不到橡膠。
「這橡膠啊全部掌握在劉晉那臭小子手上了,他自己又有一個大工廠要用,我都不好意思去找他要。」
張懋顯得很無奈,現在橡膠的產能有限,根本就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還全部都掌握在劉晉的手上。
劉晉自己對橡膠的需求都非常大,現在都還不夠,自然是沒有對外賣的道理,他老張也是找劉晉好幾次了,但這種關係自家產業的事情,劉晉也沒有辦法照顧老張。
「當年劉晉叫我在南洋這邊跟著一起種橡膠,我當時覺得這個東西沒什麼用,而且要七八年才能夠開始產膠,還不如種甘蔗來錢快,所以就每種。」
「真是後悔啊,當時橡膠樹苗的便宜的很,要是種上幾萬畝的話,現在也就不用為橡膠的事情煩惱了。」
徐光祚也是後悔的說道,劉晉是他姐夫,沒少幫他、指點他,但有時候,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現在看來,還是多聽一聽劉晉的比較好。
「說到這事,我也是腸子都悔青了。」
「當年劉晉也跟我說過這個橡膠的事情,我當時就覺得這東西沒什麼用,也更看好種甘蔗。」
「誰知道現在甘蔗價格一路下跌,種植園的收益一年不如一年,連奴隸都要養不活了。」
「當時要是聽了劉晉的建議種點橡膠的話就好了。」
張懋也是跟著後悔的說道:「現在一桶橡膠賣上百兩銀子,這一畝橡膠園隨隨便便也是要產出幾桶,算下來就是幾百兩銀子了,種上一萬畝,一年就可以帶來幾百萬兩銀子的收益。」
「我就知道劉晉這小子,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當時種甘蔗如此的暴利,他都能夠放著不做,而是去種橡膠,還要七八年才能夠產出,我就知道他肯定是早就已經算計好這一切的。」
張懋在哪裡吐槽劉晉,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