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的晌午時分,張延齡在孟亮陳式一霍世鑒等十餘名親衛騎兵的陪同下出現在了外城東城廣渠門內的崇南坊的街道上。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崇南坊地處外城東南,這裡人口稠密,房舍密集,遠離京城繁華街區,和白紙坊一樣,是京城貧民聚集之地,是京城有名的貧民窟。
張延齡一行策馬緩緩走在狹窄坑窪的街道上,兩側低矮的房舍像是一個個的鴿子籠一般,擁擠而無序。街道上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連戰馬都打著響鼻不肯在泥污之中踩踏。
衣衫破爛的孩童們甚少見到有騎著高頭大馬衣著光鮮的人來此,一個個好奇的跟在張延齡等人馬後,拖著鼻涕嬉笑著指指點點。瞪著童稚好奇的目光看著張延齡一行。有的甚至大膽的上前,伸手在馬肚子上摸一把,便興奮的叫鬧著逃開去。
他們的父母知道厲害,這些騎著馬的大明朝的兵馬可不能惹,大聲的呵斥著孩童們離開。有的直接將孩童拖到街邊,揮起巴掌一頓打,打的孩童尖聲哭叫。
張延齡皺著眉頭,看著周圍的場面,心情很是糟糕。
這裡的情形如此惡劣是張延齡沒想到的。張延齡知道大明朝的百姓許多人生活艱苦。但是在京城之中,還有如崇南坊這樣的髒亂差的貧民窟的存在。這裡的百姓的居住和生活條件還如此惡劣,那是說不過去的。
京城尚有這樣的地方,更遑論京外的窮鄉僻壤之地了。大明朝立國一百多年,如今非但沒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反而近年來貧困日甚,這是朝廷的重大失職。大明朝任重道遠,要改變現狀,還有大量的事情要做,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發展。
不過張延齡心情的糟糕倒不完全是因為看到這些百姓的處境,畢竟大明朝的貧苦百姓多了去了,張延齡也見識了不少。但是張延齡今日是和陳式一等人來慰問陣亡的馮四海家裡人的。這件事終究要告訴他的家裡人,雖然張延齡一直不忍,但也不得不來。
見馮四海這個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手下將領的家居然居住在這種地方,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中,這便讓張延齡心中著實難以釋懷。
當貧困和苦難具體到某一個自己所認識的甚至關係親密的人身上的時候,這種苦難便更加的真實且感同身受。變得更加的具體起來。
「公爺,前面小河邊的那條巷子便是馮兄弟的家了。」孟亮指著前方一片柳樹橫亘之處說道。
張延齡微微點頭,催馬加快腳步。不久後,眾人便抵達了那條小河旁。說是小河,其實就是個臭水溝。裡邊水草和垃圾糾纏著,黑乎乎的河水上漂浮著各種雜物。臭氣熏天。
沿著小河西側的小道,走過一片低矮的房舍。一座破敗的小院出現在視野里。這小院看上去比周圍的房舍要好一些,起碼是個獨門獨戶的小院落。那便是馮四海的家了。
小院門前的空地上有一名十五六歲的少年正光著上身,單手拎著一支石鎖嘿然發聲,拋來拋去。這少年只有十五六歲,但是身上的肌肉卻很健壯,他手中的石鎖起碼有個二三十斤,單手提舉,左右交換,拋飛過頂,顯得毫不吃力的樣子。
見到一隊騎兵到來,那少年停止了舞動石鎖,臉上帶著迷茫的神情看著張延齡一行。
張延齡看那少年五官,環眼闊嘴,國字臉,和馮四海極為相像。心中不免有些惻然。
「你們是誰?你們找誰?」那少年大聲問道。
孟亮正要說話,張延齡擺了擺手,翻身下馬緩緩走近,笑道:「小兄弟,我猜你姓馮。是也不是?」
那少年疑惑道:「你怎知道?是了,你們是和我爹爹一起的振威營的兵馬是不是?」
張延齡笑道:「聰明的很,被你猜中了。」
那少年道:「我爹爹跟隨護國公去海外了,他不在家。你們是來找他的麼?」
張延齡嘆了口氣,溫聲道:「你叫什麼名字?你今年多大了?這一手石鎖玩的倒是挺溜。」
那少年道:「我叫馮剛,今年十四。這石鎖算不得什麼。跟我爹爹比差遠了。我爹爹不光會耍石鎖,武技還很高強。可惜他不肯教我。」
張延齡微笑道:「你爹爹為什麼不肯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