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朱祁鎮率領大軍正式班師回朝。
原本大軍凱旋歸來的路線是東進,轉向居庸關,在一路向南回京城的,朱祁鎮臨時改變了行軍路線,一路由英國公張輔率領龍興、龍揚、龍吟三個師沿原定路線經居庸關回京師,另一路則由朱祁鎮親自率領龍虎、龍威、龍健向東,在陽和口出關沿著長城外側,一路浩浩蕩蕩聲勢滔天,向大寧都司進發,並在大寧都司的開平衛進行了一次軍演。
得知有一股兩萬左右的明軍突然殺來,兀良哈派出五萬大軍準備和這些囂張的明軍大戰一場,找回點顏面,結果先鋒部隊一萬人馬只和龍健的一個團交戰一個回合,就扔下五六千具屍體狼狽逃回了大營。
為了震懾兀良哈,同時也為後面大明全面恢復大寧都司,朱祁鎮命人將這五千多韃子的頭全部砍了下來,在開平衛外鑄成了京觀。
兀良哈領軍大將哈倫帖木兒見自己最精銳的一萬前鋒被明軍三千多人打的只剩下四千多人狼狽逃了回來,哈倫帖木兒當天就派人給朱祁鎮送去了兩千匹戰馬,三千頭羊,朱祁鎮伸手不打笑臉人,大方的收下了禮物,之後雙方同時宣布這是一場誤會。
處理完這些事後,朱祁鎮率大軍到達了山海關,朱祁鎮在山海關視察了防務後,便率軍一路向西南的京師而去,終於在三日後和張輔會師了。
當大軍行至距離京師外十里時,京中禮部的人飛馬來報,京師百姓自發組織到德勝門外歡迎凱旋歸來的大軍。
只見德勝門以及周邊城牆上彩旗迎風飄揚,城下禮部安排的樂隊也在奏著歡快祥和迎賓樂。
德勝門外大道兩側人山人海,兩側站滿了負責維護秩序的京營士兵,十月份的北京已經變得涼爽起來,可是前來觀禮的京城百姓還是擠的滿頭大汗,誰都不想錯過這難得的盛典。
少年天子,率軍全殲瓦剌十五萬兵馬,這種大勝足以讓普通百姓為之狂熱崇拜。更有很多小姑娘小媳婦拼命的往前擠著,只為了一睹英雄的風采。
不多久,遠處最先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是一面巨大的紅色龍旗,隨後人們隱隱聽到了有節奏的隆隆腳步聲。
隨著聲音由遠及近,隊伍的身影越來越清晰,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龍威騎兵團,楊洪親自手舉本部旗幟,整個龍威騎兵團並沒有戴鐵盔,而是頭上繫著白布。
在楊洪身後,是整齊的騎兵方隊,但是他們並沒有騎馬,而是右手牽著馬,左手懷抱著一個個陣亡將士的牌位,每一個牌位上都刻著陣亡將士的名字,他們是和瓦剌血戰犧牲的英雄。
因為沒有時間將他們的遺體運回京師烈士陵園安葬,朱祁鎮命人一定要把他們的牌位和生前所穿的鎧甲等遺物帶回來。
當大軍即將到達德勝門時,禮部的官員立刻上來迎接,楊洪大喊道:「全體將士,整理軍容,進城!」
隨即,大軍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幾萬人,步調一致,鏗鏘有力!
他們的每一步似乎都在向人們昭示這是從血與火中拼殺出來的強軍,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無形殺氣會碾碎一切敢於挑戰他們的敵人。在場的所有百姓都被這一幕震撼的說不出話來,尤其是那隨風飄動的白布,森然的牌位。
他們是真正的戰士,他們是血與火淬鍊後的勇士,他們與生俱來的肅殺之氣,以及每個人臉上顯現出對犧牲戰友的悲傷之情,讓人們仿佛置身於那一場血戰中,他們仿佛看到了震耳欲聾的廝殺,仿佛聽到了大明將士為保衛家園發出的震耳欲聾的怒吼,仿佛看到了寧可同歸於盡也絕不後退半步的大明將士們……
進入德勝門後,騎兵方陣後才是步兵方陣,人們驚訝的發現,皇帝竟然沒有乘坐龍輦,而是騎在通體烏黑的高頭戰馬上,身穿金黃色的戰甲,手中抱著一塊牌位,上面寫著四個大字:英魂不朽!
道路兩旁的百姓們被這一幕感染,很多人的眼睛已經濕潤,更有許多百姓流下了淚水。
皇帝為陣亡的將士帶孝,這種千古未聞之事,竟然發生在我大明朝,很多百姓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