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順著朱棣的話繼續說道:「皇上,這就是了,皇上在北平的時候就不愛舞文弄墨,不愛整天和手下的官員開會,這如今皇上管的可不止一個北平,這是我偌大的大明一十三省。」
「皇上是馬背上的皇帝,皇上喜武不喜文,這以後若是北疆有了戰事,臣想皇上一定是會御駕親征,皇上御駕親征,朝中要留下誰來暫領國事?」
「三位皇子之中,老二和老三都尚武不尚文,這一點和皇上您簡直是如出一轍,可這監國可不是光憑武力就能解決的,這監國是要有耐心,有細心,還要會算賬,才能把這個國監的明白,皇上的三個皇子之中,只有太子最適合。」
朱棣也明白,這老二十說的是對的,和那些大臣們爭來爭去自己的確是沒有這個耐心乏,這老二十簡直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連自己以後打算御駕親征的這個想法都猜到了。
這想法啊,倒是不難猜,只是這大明開國以來,就沒有皇上御駕親征的事兒,這沒有先例,下面的事情也就不好辦了。
朱棣都能想到,到時候自己一說御駕親征,這滿朝文武那肯定是一百八十個拒絕,所以呀,朱棣還是按照老方法,既然你都已經猜出來了,那這事以後朕就交給你辦了。
「這麼說你是支持太子?」
朱松微微一笑:「皇上,臣是朱家子孫,這大明江山對於其他文臣武將來說是江山社稷,但對於臣來說是自家的一份家業!」
「臣會一直對陛下忠誠,之所以為太子說好話,是因為太子的確有監國的這個能力,若以後太子犯了大錯,皇上若還想讓其他皇子做儲君的話臣也支持!」
朱棣腦子裡面確實想要不要再教教老二,就算是他只是個只懂帶兵打仗的莽夫,自己也有信心,能在十年之內把他調教出來,讓他懂得朝堂政事。
可是這朱松的話也很有道理呀,朱瞻基此時方才四歲,據教他的先生說此子聰慧過人,年僅四歲,便能背誦古詩,習文斷字,甚至自己還像模像樣的做了一手小詞。
這文若是搞得好也就罷了,大不了算是繼承他那個不成器的爹,可這小子在武方面也頗有天賦,朱棣聽了朱松的話之後也給朱瞻基配了一個教練武的師傅,那教練武的師傅對朱瞻基也是讚不絕口,說太孫天賦過人,悟性極高。
朱棣實在是太滿意了,雖然不喜歡自己的兒子,但是這孫子這麼優秀,這大明江山若以後能從他爹的手裡再交到兒子的手裡面,那可真是
好聖孫,大明可旺三代呀!
可是一個和自己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兒子,脾氣秉性都像自己,唯獨就是文治這一方面腦子裡面缺了根筋,這樣的兒子也是每個父親最喜歡的,也是最割捨不下的。
所以朱棣打算再看看,在他看來這不是兒子和兒子之間的相爭,這是兒子和孫子之間的相爭。
朱棣喜歡嚇唬自己的兒子,但對於自己這個兄弟,雖然他和自己的兒子年紀一般大,但是朱棣明白,自己這個兄弟那不是一個好忽悠的角色,與其和人家玩套路,倒是不如拿出當哥哥的當家人的親情來對待、駕馭更好。
「以後的事那就以後再說,新朝初立,國庫實在沒多少銀子,你也知道,咱們倆啊是親兄弟,朕也不瞞你,既然你說這是咱們朱家的家業,你要和朕一起守衛這家業,朕現在還真有一個活要交給你。」
「建文鹽稅不是沒收上來嗎?不僅如此還減免了南方數省的賦稅,卻在其他的地方加了稅,現在呀,朝廷不光是鹽稅收不上來,這北方的百姓在遭盤剝,今年能活下去的人,恐怕也就不多了。」
「找了幾個朝中的大臣們,一開始這些大臣們還是想要苦一苦百姓,直接在百姓身上再抽點稅下來,大不了以後等朝廷有錢了,再減免一些賦稅。」
「可是這百姓都死了,到時候減免賦稅給誰減啊?給地下的那些亡魂?朕否了他們,倒是有一個官員提了一個辦法讓朕印象深刻。」
「這個人是翰林侍講,他說既然建文在朝的時候,減免了南方多省的賦稅,那就再從這些省份里再收回來。」
「朕還問他是哪兒的人,他說他是江西人,朕沒記錯的話,建文當年減免賦稅的省份之中就有江西,他身為
第二百零一章 收稅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