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商人的地位很是低下,有錢吧卻不能穿些好衣服,只能穿些粗布衣裳,像什麼紗呀,絲綢啊這些,那就更別提了。
在外面甚至連茶都喝不了,只能喝上白水,三教九流之中,商人的地位是最為低下的。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古代人們的經濟思想長期的處在落後的狀態,古人只看到商人在流通領域高賣低買賺取中間差價,便認認為商人都是狡黠奸詐,不做生產,徒分其利,認為商人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反害農桑,所以商人的地位是一直比較低下的。
朱松的思想較為開明,但朱松也知道,如果是想讓天下讓朝廷對商賈之術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條路恐怕前路阻礙重重,困難重重。
不過這衣服穿的不好,在外面不讓喝茶,這宅子卻是正兒八經的好宅子,本身就是一個雅致精美的園林建築,處處假山迴廊,花卉魚池那是應有盡有。
那位賈員外打聽到朱松此次來是一個丫鬟都沒帶,全都是錦衣衛的探子,這位賈員外怕錦衣衛怕的要死,但是奈何知府下了命令,非要讓他把宅子倒出來,他也不敢不從,而且為了錦上添花他還把自己家的丫鬟、下人,還有廚子撥出一半來孝敬朱松,伺候朱松。
朱松到了欽差行轅之後便將賈員外送來的那一半下人、侍女、還有廚子,全都打發到了後院之外,在中門之前這些丫鬟侍女是不得進來的。
朱松此番來到江南就是為了收鹽稅,鬼知道這個主要做布匹生意的賈員外在鹽稅這一方面有沒有牽扯進去,另外誰知道這些下人丫鬟,有沒有人是別有用心接近自己,想要刺探消息給外面的那些人。
朱松到了行轅之後,喝了杯茶醒了醒酒,過了沒一會兒,陳正就趕了回來了,此刻穿著一身粗布衣裳,臉上化了妝,貼上假鬍子,看那模樣就跟莊稼把式是一樣一樣的。
「怎麼樣?」
陳正說道:「殿下,都打聽清楚了,這杭州最大的鹽商,名叫沈正從,此人是揚州人,前幾年來到杭州之後,統一了杭州各個鹽商,由他出面向朝廷買鹽引,然後再由他將杭州各個鹽商的鹽全部調配到他那兒,由他派人去販賣之後,大伙兒在統一的分利。」
「哦?」
朱松聽了之後,眯了眯眼睛想起當時與燕王在揚州相聚,揚州城雖然比起自己想像之中的盛大的揚州城還是差了一些,不過比起明初洪武年間,只有區區十八戶人家相比,當時的揚州城已經算得上是恢復的不錯了。
而這其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和功勞的就是鹽商,而這天下鹽商以揚州鹽商最為有名,當年開中之法,各個地區獲利最大的首當其衝的就是這揚州,這揚州有了利,有了錢,慢慢的在揚州也帶來了奢靡之風。
而有了錢就要消費,所以揚州城各行各業的商人應運而生,這其中最出名的就屬於青樓和賭場。
揚州可以算得上是當時的經濟特區,朝廷對商人態度一直很明確,那就是重農抑商,但是收取商人的稅又十分的輕。
而揚州則不同,揚州土地不多,農民的稅收收不上來,那就只好讓這些商人們把銀子都往上交一點,鹽引是個交銀子的方法,而賣了鹽之後所得的銀子還要再往官府交上一份,這又是一個進項。
再加上當時洪武皇帝為了恢復民生民心,對揚州城開了很高的特權,所以揚州城收取鹽商和其他商人的稅收是可以的,合理的。
這個揚州鹽商沈正從看來有兩把刷子,若沒寫手段的話,怎麼可能將杭州的鹽商統一了?
人只要牽扯到利益,尤其是商人,商人的利益就是銀錢,這利益足夠直面,若一旦不小心觸碰到對方的利益,那作為商人的他們很有可能拼命的。
而鹽商也和一般的商人不同,買鹽的朝廷管控著鹽,而得到鹽引就基本上得到了可以世襲制能販賣鹽的國家許可證,所以某些方面他們買了鹽引和朝廷就搭上了一點線,在官員那邊也最起碼能混個臉熟,就更不要說官商勾結,所以這鹽商有一些官商的意味。
這沈正從能統一了整個杭州的鹽商,將不管大小鹽商全部弄到自己手下,小鹽商好理解,因為拿不出那麼多的銀兩購買鹽引,而大鹽商為何要跟著沈正從一起混,要麼就是沈正從的路子能讓他
第二百零七章 暗中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