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皇帝和皇太孫是如何相處的,那些看起來只是比較次要的事情,現在更關鍵的還是商討一些社稷大事。
也可以是如今皇帝和儲君之間的關係無比融洽,除了極少數的野心家之外,文武百官心裡都應該是比較安穩和塌實的。
歷朝歷代在皇位傳承上的教訓可不少,江山動盪不說,也少不了會有一些腥風血雨。
現如今這樣的情況自然是非常理想了,哪怕一些人可能覺得這位儲君不符合他們的心意,不算是明主的樣子,但是這也是一個能夠接受的選擇。
朱允熥也不開玩笑,對老朱說道,「祖父,現在大運河必然是難一口氣疏浚,只能是先有重點,各有各的優劣。」
老朱點頭說道,「是這個理,只是你以後要當皇帝,就別想著這也好、那也好,你得有決斷,這才好處置接下來的事情。」
在場的文武百官也都習以為常了,這位皇帝就算是說出再語出驚人的話都不算什麼,習慣了這些就好。
朱允熥則說道,「祖父,我想著天津到北平那段也不算難,稍加疏浚自然也就行了。」
老朱就開口說道,「這事難,那段是短、淤塞也不厲害。只是北邊人少,這個事情你自然也心裡頭有數。」
這也是實話了,哪怕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北邊的人口、經濟等等情況雖然有了一定改善,不過依然改變不了整體還是比較凋敝的現實情況。
老朱就看著朱允熥,直接問道,「你說說,你是如何想的?南還是北,總要做個抉擇。」
「南北一起開工。」朱允熥直接說道,「我覺得這不耽誤事。」
看到老朱要瞪眼,朱允熥立刻說道,「現在無非擔心役夫不夠,擔心徵召太多人服徭役誤了農事。我覺得這不要緊,江南這邊人多,徵調也就夠了。」
大家看起來也都沒有什麼意見,實際情況就是江南這邊還真的不需要擔心人口不夠,徵調役夫、民工等等,這不會是太大的難題。
主要還是北邊,人口稀疏,按照預期也是需要除了北邊的役夫去服徭役之外,還要從南邊支援不少人過去,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也別說什麼千里迢迢的趕路等等,不只是大明會如此,以前的朝代實際上也都是一樣,役夫走個幾百里路去服徭役那也是常有的事情了。
運氣好就是在附近的縣城修城池、挖溝渠等等,運氣不好或者朝廷需要,那真的就是要去一路跋涉數百里,這也是很多人對於徭役畏之如虎的原因。
死在外頭也是時有發生的事情,這也是很多人會花錢、疏通關係的原因。
朱允熥隨即繼續說道,「北平、天津那段,我覺得事情也不大,四叔和七叔手裡的衛所現如今也沒有多少戰事要備,可以換成屯田衛所。」
老朱立刻蹬向朱允熥,而其他文武百官也都不敢作聲了,這位皇太孫想的辦法確實是不錯的法子,只是明顯有些坑啊。
老朱不太高興的說道,「燕王三衛、齊王三衛,那都是精銳老卒,豈能讓他們去做民夫該做的事情!」
這是自然,任何年代精銳的士兵都是無比寶貴的資產,更何況青州、北平那邊也都是承擔著不小的防禦任務。
「所以才說換成屯田衛所,這就不礙事了。」朱允熥臉皮厚,看向常升說道,「開國公,你說現在能抽調出來幾個屯田衛所嗎?」
常升硬著頭皮準備回答,老朱則看向傅友德,「潁國公,你覺得太孫這個主意如何?現如今能否抽調出來些屯田衛所?」
這下輪到傅友德緊張了,只是也不得不回答,「回陛下,臣以為太孫殿下思慮周全,臣附議。」
老朱饒有興趣的看向傅友德,問道,「哦?那你說說,他是怎麼個思慮周全了?」
傅友德更加沒有辦法,繼續硬著頭皮說道,「回陛下,臣以為近幾年怕是難有太大的戰事,再者就是一些將士老了,也該給他們尋個退路。」
老朱就不無調侃、諷刺的說道,「是覺得那些老卒再難上陣,就讓他們去給朕挖河泥、修溝渠,讓他們從軍戶改成屯田了?」
朱允熥忙不迭的開口,「沒說改了戶籍,再者就是想著這不是一
第二百九十四章 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