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魯真是昏頭了,以他的水平不應該犯這種錯誤,看來真是被打懵了,竟然求援都求到了以色列的頭上。≥≯≯」洗完頭的謝洛夫神清氣爽,因為孟買燥熱天氣的迷糊狀態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肅反工作者的鎮定。
馬上根據這件事情下達了第一道命令,履行共諜本色,把這件事情告訴在中國的安德羅波夫,以色列援助印度這件事的源頭到底從何而起他並不知道。但這不耽誤謝洛夫進去渾水摸魚,可以在電報當中進行模糊化處理,假裝這件事和蘇聯有關係,假裝蘇聯在這裡面出了力,然後假裝蘇聯內心中惦記中國同志感情的。實際上不過是利用一下以色列的表態,引導一下目前的輿論。
很正常,不過是有進行了一次戰術欺騙,只不過這次騙到了中國人的身上。後世中國網絡上有一種聲音認為,一定是以色列和中國進行了某種交易,才會出面幫助中國解圍。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公開場合以色列總理已經明確表示支持印度,印度的國際地位比中國高是一個明顯的事實。
對於印度和中國的戰爭,一般的阿拉伯國家認為,這不過是兩個遙遠國家的一場戰爭,對手是蘇聯陣營的中國和不結盟的印度,他們自然對印度採取支持的態度。這和印度於巴基斯坦的戰爭是不同的,如果是後者進行戰爭,那支持巴基斯坦是責無旁貸。
中國和印度的戰爭在阿拉伯人眼中,不過是一群無神論和一群異教徒的戰爭,何況印度這幾年的外交乾的確實不錯,採取支持印度的態度並非不可理解。尼赫魯和納賽爾的關係也算不錯,以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搞定了埃及就搞定了大部分的阿拉伯國家。在早先的表態中,納賽爾還要對印度進行軍事援助。不得不說埃及在冷戰期間幹了很多次二道販子的事情,蘇聯也是受害者。
但以色列是不同的,對於阿拉伯人來講,任何事情一旦涉及到了以色列的問題,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任何以色列人贊成的阿拉伯人都會反對。誰讓美國和歐洲在這件事情上不太厚道呢,明明是歐洲排猶,卻讓阿拉伯人買單。直接結束了以色列和阿拉伯人長久以來的和平,阿拉伯人不干也是正常的。
不管原因是什麼,一旦掛著以色列國旗進入印度開始,至少很大一部分輿論已經開始偃旗息鼓了,這些聲音都屬於阿拉伯國家,印度得到的支持力度已經開始不夠了。在冷戰的上半場,有一段時間不結盟運動的聲勢浩大,美蘇剛剛開始排擠英法勢力,還沒有把一些獨立的聲音壓制乾淨,這種對不結盟的壓制到了七十年代才進行完成。先南斯拉夫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其他印度被蘇聯籠絡,印尼被美國顛覆,埃及則先親蘇後親美,幾個不結盟的領袖都變成廢柴,所謂的不結盟運動就變成了笑話。
「給國內電吧,把這個消息傳給國內,我們的建議是,只要報道出來以色列援助印度的舉動就行了,以態度中立的口吻畫出來一個版面進行報道,實事求是不要誇大!」謝洛夫一邊思考一邊下達了命令。
關於這幾個宗教的破事,總是占據克格勃工作非常大的精力。對於這幾個宗教的認識,謝洛夫在心中有著自己的標準,基督教最為陰險,表面上最為和善,但教徒增長一點不比和平教要慢,和和平教生孩子增長人口不同,基督教是通過傳教達成目的。和平教激進,總是用直接暴力的手段達成目的。印度教最落後,種姓制度紮根在宗教的文化當中。
從國家的角度上來講,基督教威脅最大,比起和平教明顯上的威脅不同,暗地裡面的手段才是讓克格勃頭疼的地方,克格勃不怕這種和自己鬥力的和平教,反正那些宗教瘋子敢來硬的,都逃不過被肅反工作者用刺刀釘在牆上的下場。蘇聯後期的亂象,其實和東正教開始復甦有非常大的關係。
在南亞情況有所不同,從心裡他就知道印度教不滅,印度絕沒有崛起的可能。但印度距離蘇聯本土很遠,就算是局勢不穩定也影響不到蘇聯。所以他才敢支持印度吞併巴基斯坦,說不定宗教鬥爭加劇,會讓印度人明白,宗教才是阻礙他們富裕的因素。
「讓第一總局的同志們把報道之後,阿拉伯國家的聲音反饋報告交上來。作為我們態度的參考!」謝洛夫最後給補充道,「就這樣吧,讓我們看看輿論的反應……」
以色列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