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的易知足不允魏源前去弔唁,趙文烈心裡大為糾結,不知道是該勸還是不該勸,包世臣與魏源志同道合,相交莫逆,乃是數十年的摯友,早在陶澍為兩江總督之時,兩人就同在陶澍幕府。
包世臣過逝,其子包宗甫還專門給魏源發了一封電報,要勸阻魏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易知足說的也有道理,眼下這局勢,魏源確實不宜抽身。
見趙文烈沉吟不語,易知足踱回書桌,拿起正在寫的一篇文章,道:「英吉利乃當世第一強國,兩國大戰在即,輿論卻一片混亂,導向不明,這篇《大中華民族主義》你拿給先生過過目.....。」
不到半個時辰,魏源就匆匆趕了過來,一進門他就抖了抖手中的那篇文章,道:「爵爺,這篇文章一刊載,必然會引發軒然大波,各族平等,尊重各族服飾髮式習俗,朝廷怕是會反應激烈.......這會動搖朝廷的根本。」
「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易知足緩聲道:「英法等國聯手入侵,對於大清來說,這是一場生死存亡之戰,大清必須凝聚民心,合舉國之力,方有可能打贏這場關乎中國百年國運,關乎民族存亡的戰爭。」
「但是現在戰爭還沒有爆發!」魏源斟酌著道:「是不是暫緩發表,待局勢明朗之後再發表?」
「先將朝廷難以接受的部分刪除。」易知足沉吟著道:「中華民族的慨念提出來也有幾年了,但引起的反響卻不大,藉助這場戰爭,我希望中華民族主義思想能夠深入人心,這篇文章先生署名發表罷。」
《大中華民族主義》在各大小報紙上發表之後引起的反響並不大,若不是文章署名是魏源,可能壓根就不會有多少人注意,自包世臣之後,魏源是易知足的頭號幕僚,誰都清楚,這篇文章必然是出於易知足的授意,東南各省的官員士紳商賈自然是分外重視。
何謂大中華民族?
夷狄用諸夏禮則諸夏之,大中華民族不以種族為標準,不以地域為界限,不以血統為畛域,不以宗教為圈界,而以文化義禮為量度,所有接受華夏文化之民族,皆為大中華民族!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所有被中國征服之民族,所有願意接受華夏文化之民族,皆為大中華民族共同體之一員!
何謂民族主義?
對內,認同、維護和發揚本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堅信民族固有文化的優越性,抵制外來不良文化對民族文化的衝擊。對外自主決定本民族的命運,反對外來壓迫,反對外來任何勢力干涉!
民族主義最基本的主張,追求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上。
看完這篇文章,不少人冒出的第一個念頭都是,這是易知足釋放出與朝廷和緩關係的信號,大清入主中原,為了證明其得位之正,曾經廣泛的展開華夷之辨,雍正在位之時就曾編撰《大義覺迷錄》以為大清正統正名。
當天,東南各省地方大吏都接到了易知足的電報——號召地方官員士紳名流撰文投稿,對《大中華民族主義》一文進行抨擊或者是附和,發表文章之數量質量會成為東南官員政績考核項目之一。
《大中華民族主義》立時就備受重視,東南各省地方官員以及士紳名流幾乎人手一報,仔細揣摩和討論,不少官員更是赤膊上陣,親自撰稿,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的想寫出一篇花團錦簇的好文章來,一旦入了易知足的法眼,那無疑會獲得平步青雲的機會。
第二日,各地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儘是關於民族、民族主義的文章,稱讚附和的有之,抨擊批判的也有不少,誰都不傻,都揣摩的出易知足的心思,無非就是通過贊成和抨擊的方式以進行深入的討論,最後讓大中華民族主義深入人心。
報紙上很快就分成了兩大陣營,華夷之辯、民族之論,大民族主義,狹隘民族論,民族歷史論,民族思想論,論仁愛天下,單一民族論,西方民族論等等標題文章滿天飛,兩方在報紙上相互攻訐,你來我往,不亦樂乎。
原本做壁上觀的北方各省報紙,在軍機大臣肅順在《京城日報》發表了一篇支持的文章之後,也立時變的熱鬧起來,但卻幾乎是清一色的支持。
一段時間之後,報紙上抨擊的聲音越來越少,雙方爭論已漸近尾聲的時候,魏源又發表了
第六百八十九章 攻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