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路,楓園,欽差行轅。
楓園是各省官員前來上海最喜歡的落腳點之一,距離鎮海公府不過一里之遙,占地廣闊,景色優美,大大小小的院子錯落有致,內里裝飾、器具擺設大多是中西合璧,令人耳目一新,園子裡還裝上了煤氣燈,諾大一個楓園到的晚上燈火通明,恍如白晝。
奕訢一進楓園,便吩咐道:「詢問一下六部,有無關注英吉利文官考核制度的,若是沒有,儘快跟英國領事館詢問了解。」
楓園裡燈火通明但卻靜悄悄的,看不見幾個人影,出訪兩年,所有的使團成員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下榻之後都會在晚間整理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等閒不會輕易出來閒蕩。
奕訢、奕枻兩人回到下榻的獨院不久,就聞報吏部左侍郎曾國藩求見,奕枻笑道:「看來還是有人留意到英吉利的文官考核制度,讓他進來。」
四十餘歲,留著長須的曾國藩腳步穩重的走進房間,一撩官袍,跪下道:「下官見過五爺六爺。」
「伯涵無須多禮。」奕訢一臉和煦的道,隨即一展手,「看座。」
起身落座,曾國藩便緩聲道:「回二位王爺,英吉利建立常任文官制度,成立專門委員會,主持普通文職官員競爭性考試,不過才數年時間,雖不乏特色,但卻不適宜朝廷借鑑。」
奕訢緩聲問道:「是何特色?」
「英吉利是會議制君主立憲,保守黨和工黨輪流組閣執政。」曾國藩不慌不忙的道:「英吉利的文官考核制度中的文官,實際上並不包括內閣大臣,也就是所謂的政務官,而僅僅只是事務官,也即不參加黨派之爭,只是負責執行政.府的政策。
他們的主要作用是,在兩黨輪流執政也就是內閣發生更迭的情況下,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就好比是永遠不會更迭的幕後政.府,如果說內閣是前台,文官系統就是後台,前台輪番換人,後台始終如一,這就是英吉利文官制度最重要的特色。」
聽的這番話,奕訢、奕枻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有些不解,這與科舉制度有何關係?易知足為何會在談及廢除科舉之時刻意的提及英吉利的文官制度?
見的兩人臉有疑色,曾國藩遲疑下才道:「二位王爺,這英吉利文官考核制度說起來還是仿效咱們的科舉制度,以前西洋各國採取的都是賜官制或者是政黨分肥制,在接觸了解我朝的科舉制度之後,才開始確立從競爭性考試中選拔文職官員的制度,最早採取文官考核的是法蘭西,隨後是普魯士,再之後才是英吉利。」
聽的這話,奕枻很是有些意外,脫口道:「易國城反對的只是科舉的內容?」
奕訢微皺了下眉頭隨即又舒展開來,看了曾國藩一眼,道:「伯涵乃是科舉入仕,對八股取士,是何看法?」
奕訢在返航之時就曾多次流露,大清要想富國強兵,必須變法革新,推行憲政改革,對此,曾國藩自然是有所耳聞,聽的奕枻脫口而出的一句,他已是隱隱猜到這兩位王爺有廢除科舉之意,而且易知足似乎也是贊成,他心裡不由一緊。
他本身就是湘鄉荷葉塘一農家子弟,通過科舉得以出人頭地,往來朋友盡皆士子,對於科舉的認識,遠比奕訢、奕枻、易知足等透徹。
略微沉吟,他才漫聲道:「崇禎末年,曾有士子在京師皇城大明門上張貼一儀狀——謹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禎夫妻兩口,奉申贄敬,晚生八股頓首。這是將前明滅亡之責,歸咎於八股文的文體上以及八股文取士。
亦有諷刺八股取士詞曲:讀書人,最不濟;濫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那朝皇帝,案上放高頭講章,店裡買新科利器,讀得來肩背高低,口角唏噓,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光陰,白日昏迷,就教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說到這裡這裡,他輕嘆了一聲,「實則從聖祖繼位之初到高宗,百餘年間,朝野上下對八股取士的爭議就一直不曾斷絕,康熙年間,一度廢除八股,但旋即恢復,康熙之黃機、王士楨、雍正之張廷玉,乾隆之鄂爾泰皆反對廢除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