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則是經濟利益的選擇,費舍爾此刻才算真正明白了這場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就是三方合作做生意,英國一方感覺到吃虧了,而且是非常吃虧,但是這種虧損還無法用正常談判來解決。
清帝國的工業化是一個巨大的蛋糕,能釋放出非常大的市場,可以讓無數資本家賺錢,但是清帝國距離英國太遙遠了,鞭長莫及啊!
再加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模式一直都是生產基地放在歐洲,而殖民地只負責原材料和傾銷市場。
這樣的模式確實可以保證本土的製造業蓬勃發展,還有就是很多科技不會外流!也就是說可以把生產力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可是這樣的模式也有一個弊病,就是運輸費用高漲,而且必須要有強大的海軍進行全球保護。
商品從英國運輸到亞洲去,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中間漫長的海路運輸,充滿了風險,不要說海盜和敵對的國家了,就那些風暴都是極其危險的。
這一切都增加了英國商品的成本,降低了英國商品的競爭力!
如果這個世界一直都不發生什麼改變,永遠都在十七世紀末或者十八世紀,甚至十九世紀前期的英國盛世階段,那也沒關係。
反正英國是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他們的商品在全球根本就沒有競爭對手,就算價格高一些,也一樣有競爭力。
但是如今是十九世紀末了,歐洲各國紛紛崛起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甚至新科技推動德國等國家開始探索未知的科學領域。
世界發生巨變,英國的商品遇到了很多競爭對手,生意已經越來越不好做了!
但是歐洲的對手還比較好對付,畢竟大家都是從歐洲往全球販賣商品,大家都有同樣的物流壓力。
但是華族的異軍突起讓英國傻眼了,這是全球第一個非歐美的國家完成了工業化,他們的生產基地就在亞洲,牢牢的控制住了亞洲的市場,歐洲誰都拼不過他們。
華族是摸著大英帝國的屁股過河,科技發展,生產力提速快的驚人,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不過就是短短十幾年的功夫!
相同的質量,您說亞洲的客戶會買誰的?人家華族商品運費還低廉,報價就很優惠,再加上同文同種都是一個民族的,亞洲客戶自然會選華族的貨物!
逼不得已的英國商人已經有很多開始轉型了,他們開始對華族的企業進行投資,占有一定股份一起賺錢,很多商人已經拋棄了過去行商的老套路。
如今再有人拿著華族能生產的商品,萬里迢迢從歐洲行商到亞洲去嗎?這種人肯定就是傻子了!
輕工業品英國資本家選擇和華族商人合股,一起賺錢還沒什麼,大家一起發財唄!
可是重工業這邊,英國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了!
因為這個時代重工業是所有產業中的貴族,是皇冠上的明珠,是最暴利的行業!完全可以和21世紀的晶片、生物製藥、網際網路、航空航天……等等前沿產業相提並論了。
這樣對比之下,十九世紀末重工業尤其是鋼鐵軍工等產業的暴利程度,也就可見一斑了!
清國、英國、華族三方簽訂的鐵路和工業區投資計劃,結果華族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可以說是便宜占盡了。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誰讓華族的工業基地就建立在大清國的土地上呢?鐵軌、機車、車廂、鋼結構的橋樑……這些商品不用華族的,用誰的呢?
你英國從本土往清國運輸嗎?那得多少錢啊!
三方投資,英國干掏錢,而華族則是投資前期能賺錢,投資結束後接著賺錢,工程款項能有利潤,回頭工程開始盈利之後還能分潤紅利。
好處全都讓華族給占了,英國重工業都已經成了紅眼兔子了!
有人會說了,你英國覺得不合適,你也去亞洲投資一個鋼鐵廠啊,你不是有錢嗎?
可惜重工業跟輕工業不一樣,這玩意投資周期太長,等到英國的鋼鐵廠出產鋼材了,估計京漢鐵路都快修通了!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人當強盜當習慣了,能搶誰願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