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長安城裡並沒有什麼熱鬧可看,人們忙碌著各自的事情,進行原始的勞作。文人墨客不會出門賣弄,而是依附於侯國將相,這樣往往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因為別人都是這麼幹的。閉門造車是天才做的事,不是人人都像鬼谷子,即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弟子也是厲害無比。
三三二二的鋪子,不是密集而是分布有序,管理京畿的將軍與文官很盡職,或者說天子腳下也不敢玩忽職守。
能夠拜訪劉徹的人,
都記錄在名冊之中,
今天他翻看名冊的時候,有些心緒不寧了,董仲舒要來了?這是真的還是同名同姓?
這些事是交給韓嫣來做的,自然得問問韓嫣這小子。
此時他就在一旁候著,劉徹側目道:「這個名叫董仲舒的年齡幾何?」
「約莫而立之年,三十餘歲。」
三十幾歲?董仲舒是公元前179年生人,這麼算來剛剛好啊!
「此人什麼身份什麼來歷?」劉徹又問道。
「鄰近齊魯,北靠燕趙,西界三晉之地,近年來,於京城遊學講課,被陛下授予博士之位。」
這麼算來,就沒什麼差錯了,劉徹緩緩點頭。
董仲舒的老家廣川,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董仲舒出生於家有大批藏書的大地主階級家庭。
董仲舒在30歲時,開始招收了大批學生,精心講授。他講學,在課堂上掛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裡面講,學生就在帷幔外面聽。同時,他還經常叫他的得意門生呂步舒等轉相傳授。
這樣,很多人跟他學了多年,甚至沒有跟他見過一面。通過講學,董仲舒為漢王朝培養了一批人才,他的學生後來有的當了諸侯王國的國相,有的成了長吏。由於董仲舒廣招門生,宣揚儒家經典,他的聲譽也日益擴大,在漢景帝時當了博士,掌管經學講授。
他來拜訪劉徹,目的已經昭然若揭了,他想要藉機宣揚自己的學說,等到劉徹將來登基的時候,推行他的綱常禮教,這個是毋須置疑的,要不然三綱五常怎麼來的呢?
勸劉徹確立儒家正統地位的人出現了,且不論後世的程朱理學之類的固化僵化的儒道,就融合陰陽家等等學派的董仲舒之儒家來說,這是儒家融會貫通的開始,也是儒道傳承適應時代的開頭。
這麼重要的客人,不好好招待怎麼行?劉徹特意讓禾兒姐準備了一副帷幔,他打算尊重董仲舒的習慣,坐而論道,會一會董仲舒的儒家思想。
董仲舒被安排最後一個見面,等前面的人都走了的時候,他才被請了進來。
一身青衣,身形清瘦,長相儒雅,發冠罩在髮髻上,冠下加一帶狀的頍與冠纓相連,結於頜下,三十多歲的董仲舒身材並沒有走樣,衣著略顯寬大。
初見到帷幔,他有些訝異,但立刻回過神來,朝韓嫣笑了笑,在帷幔後面盤腿而坐。
「臣董仲舒拜見太子殿下!」
耳邊傳來這句話的時候,劉徹神色微動,輕咳道:「董夫子不須客氣,在本宮這裡不需要顧忌什麼,直談想法就好。」
「我今日前無非是與太子論究學問而已,太子知鄙人習慣,待之以禮,該當一拜,不然,心中有不舒之處,如梗在喉。」董仲舒笑道。
這些個儒道大家,就是講禮節,劉徹苦著臉道:「有人問本宮民生何計,有人問本宮治官治世,還有人問本宮如何齊室齊家,這些人在本宮面前都不糾結於禮節,唯獨董夫子你禮節常掛於心,當得上君子之風,可過度也不好,董夫子你應該放下一些執念才對!」
「君子發乎情,止乎禮,是鄙人太慎於禮節了,太子說的也是,受教了。」董仲舒一本正經道。
「你打住,傳經誦道無非簡說直白,淺入真諦,這拘謹可不像你董仲舒的作風!慕本宮的名而來,本宮不是父皇,也不是那諸侯,威嚴對外不對內,這些你該知道的!」劉徹抿了口水,無奈道。
「哈哈哈,是在下孟浪了!」
「董夫子你熟知公羊春秋,可否講講其中隻言片語?」劉徹問道。
「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