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怎麼看都不划算,因此,還是按照之前的老辦法,與匈奴和親為好!」
「百年前,高祖親率三十餘萬大軍擊敵,最後卻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
「白登之圍,乃是前車之鑑,不可不憂啊!」
韓安國言語間的意思很清楚,以你祖宗高祖的文韜武略,也差點被匈奴人搞死…
你認為自己比你祖宗還厲害嗎?
我看還是咱們大漢,還是繼續和親,送女人,送錢,老老實實的認慫吧。
「」
另一邊。
丞相田蚡也覺得,王恢的這個想法,很危險,不能讓他一錯再錯下去了。
於是,田蚡馬上上前一步,出言附和說道:「韓安國大人說得對,陛下,為了帝國安穩,還是要以不動刀兵,繼續和親,方為上策啊!」
朝堂上的其他官員,看御史大夫和丞相這兩位大佬,都這麼說了,立刻便牆頭草隨風倒,隨聲附和,表示還是和親好。
王恢見狀,坐不住了。
頂著百官的質疑,王恢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
他出言反駁百官道:「韓大人,還有諸位大人,此言差矣,今時不同往日,此一時彼一時。」
「百年前亂世初定,大漢初立,民力凋零,國力不足。」
「礙於國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因此就算是高祖皇帝,也沒有擊敗匈奴。」
「可如今的大漢帝國,今時不同往日,經過文景之治,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繩朽而不可校。」
「太倉之粟麥充溢露積於外,腐爛而不可食。三十六苑養馬場中,有十幾萬匹駿馬。」
「國力鼎盛至此,再也不需要繼續委曲求全了,咱們現在應該復仇了。」
「各位,百年國恥啊,現如今,該咱們向匈奴人討回來了。」
王恢以民族大義為題,慷慨激昂的演講,迴蕩在大殿之上,震耳欲聾。
「」
韓安國、田汾等人聞言,並沒有說話,因為他們要看一看漢武帝劉徹的態度。
因為,王恢背後是漢武帝劉徹。
現在,就看劉徹想打匈奴的想法,有多麼堅決了。
「眾卿,不要再爭論了,朕心意已決,眾卿家不必多言,這個仗,朕打定了。」
漢武帝一錘定音道。
皇權與臣權的相互碰撞,以皇權的勝利,為結束。
身為天下之主,劉徹有底氣違背眾多臣子之意。
韓安國不說話了,皇帝定下來的事,不能繼續爭論了,否則,日後,很容易被穿小鞋。
可是,韓安國雖說是選擇了不說話,但是劉徹這位少年天子,卻記住了韓安國剛才的出言頂撞。
劉徹用手指指著,裝作縮頭烏龜的韓安國,說道:「馬邑之圍的總指揮,就是你了,韓愛卿。」
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劉徹這一次的任命,絕對是一件歷史性的大蠢事。
韓安國此人,雖說知兵,但知兵和統兵,完全是兩個概念。
只要回顧一下韓安國,以往的經歷,就會發現他的確是完成不了,這個高難度的任務。
戰國時期,紙上談兵的趙括,同樣也是有名的知兵,不會統兵。
結果強行統兵的他,卻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士卒的性命,成就了白起的殺神之名。
而韓安國對比趙括,還不如人家趙括呢。
至少趙括敢主動請纓,和秦國的名將白起正面硬剛,而韓安國並不願意去和匈奴人拼命。
不會打仗,又怕死的主將,要是能打勝仗,那還真是天大的笑話了…
但是,年輕的劉徹,並不知道這一點。
就算知道,或許任性上頭的他,也會固執己見。
「」
於是,膽小如鼠,又喜歡紙上談兵的韓安國,就成為了大漢新的大將軍。
這一次,他麾下的兵力,達到了三十萬。
「」
韓安國帶著大漢帝國的軍隊,浩浩蕩蕩地開赴戰場,一同帶走的,還有劉徹獲勝的希望和期
第一百零三章集全國之力的馬邑戰